“市话垄断”已成历史
[2003-3-25]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点击数:3
据报道,从3月1日开始,重庆涪陵地区除了神州行以外的移动用户都可以用6元钱包打60分钟国内长途电话,这意味着重庆移动公司涪陵区手机用户的国内长途电话费由原来的0.7元/分钟降到了0.1元/分钟。移动公司在素来是传统固话“地盘”的长途电话市场挑起了价格战,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消息,透露出的信息却引人思索,它反映了我国电信市场的历史性变化,“市话垄断”已成为历史。 技术进步让“市话垄断”成为历史 其实,这个消息已经是迟到的消息了,只要对信息产业部近日公布的今年1月份通信业统计数据稍加分析,便可得知“市话垄断”成为历史早已是市场的事实。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在2003年1月份的国内长途通话时长中,移动、固定、IP电话分别占30%、30%和40%。国内长途电话市场今非昔比,已呈三分天下之势,IP和移动电话在国内长途通话中比重还在不断上升。2002年底以来,IP电话在长途业务中已居首位,传统上固定电话的长途业务利润丰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本地通话业务中,固定电话所占的份额也开始下滑,移动电话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同样是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12亿,我国已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总数。 这些数据表明了同一个事实,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接入方式的蓬勃发展,市话网对电信业务已经无法形成垄断。 传统电信理论认为市话网具有天然垄断性,有人据此断言由于网络垄断带来了市场垄断,拥有有线市话网络的运营商“手里牢牢掌握着全国的天然垄断市话”,发展其他业务都是“垄断的延伸,是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甚至说“市话垄断了所有电信业务”,这样的观点如今已被市场所否定。 具有天然垄断性质的市话网络,之所以成为“垄断”是因为看似网络只归一家运营商所有,而电信业发展初期一切电信业务都是建立在市话接入网基础之上的。但技术的进步早已打破了这一局限,移动运营商已经通过建设无线接入网的方式对固定接入网进行挑战,目前移动通信、互联网、无线接入、IP电话等新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本地电话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可以提供电话服务,还可以提供数据、图像等服务,而这些恰恰是电信业新的增长点。如今,电信业中形成了以替代性的异质竞争为主流方式的竞争格局,无论是在本地电话市场、长途电话市场还是数据业务市场,都已有着众多替代性的异质竞争方式。市话网可以“垄断”的只是运营商本身拥有的局部网络,却无法对电信业务进行垄断。 市话垄断业务的历史已经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去不复返,因此,在指导我国电信改革形成有效竞争机制时,也应根据现实的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电信业发展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但不能单纯从字面上解释,不能仅仅是单纯对网络的拆分,最根本的还应该在于依靠技术进行替代性竞争。 高额利润是价格战的源头 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长途电话市场挑起价格战固然让我们吃惊,移动领域内的价格战在全国火热蔓延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移动市场的布局已经引起业界的思考。 移动运营商为什么可以在长话市场挑起价格战?究其根本,移动运营商的资费优势为其开展价格战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 目前中国电信的国内长途通话费标准为每6秒钟0.07元,折合起来是每分钟0.70元;近年内发展迅猛的IP电话国内长途的资费标准是每分钟0.30元,同时各运营商还需另加收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相比之下,移动运营商收取的本地接入费较高,达到每分钟0.40元,即使把长话费用降到每分钟0.10元的超低价格,加上本地接入费用,移动运营商还是十分有利可图的。 移动运营商在长途电话市场已经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在本地电话市场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分流了固定电话大量的话务量。双向收费的模式使其收入极其丰厚,拥有极大的利润空间。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1月份的移动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最大,为185.9亿元,占总业务收入的52%,同比增长高达49.6%。去年全年,中国移动也以37.4%的收入比例居运营商收入的第一位。 由于广大移动用户对单向收费的呼声很高,同时也由于目前现行的移动资费偏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大,随着成本的下降,移动资费已有较大的下调空间,因此移动运营商为争取用户,扩大市场,开始大打价格战。尽管有政策“高压线”,但运营商仍然频闯红灯,实际上大幅降低了移动资费,推行单向收费。 和固定电话相比,移动电话的资费利润确实要高许多。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成本比为1.2:1,而资费比却是6.2:1。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竞争处于不公平的平台上,这样的形势不利于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近期通信市场上的恶性“血拼”,有媒体做出了“联通一打二移动、电信 ,移动一对一电信 、电信腹背受敌”的评论。同时,“价格战”的泛滥也使市场消费的预期心理太高,容易让消费者形成“不降价就不是好企业”,“不降价就该挨骂”的扭曲的消费心理,造成市场的混乱。一方面是固网增量不增收,日子越来越难过,同时还要接受资费、业务上的不对称管制;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却因为利润空间大而有恃无恐地大打价格战。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按这样的情势再发展下去,将对我国电信业造成重大影响。 市场失衡不利发展 失衡都是不利于事物发展的,电信市场一旦失衡,首先就造成电信业有效竞争的基础——公平性的丧失,对电信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电信市场的失衡首先表现在各通信网络在发展幅度上的失衡。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一月份固定网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仅为9.2%,而移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则高达49.6%。而移动高达49.6%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还是在各地移动市场大打单向收费牌,普遍降价营销的情况下取得的。据某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地市以下移动公司普遍实行各种各样的单向收费政策。 另外,经过一系列的电信重组改革,各大运营企业的市场份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移动通信已经取代固定通信成为电信业第一大业务,一月份移动业务收入占电信总业务收入的52%。同时,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月增长势头来看,移动电话的增长绝对量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增长。 移动通信在技术上有着优势,如果再加上市场的优势,就形成了“全优”的攻势,势必形成又一个“电信垄断”。因此,当前应该要开始考虑移动市场放开的问题了。就象政协委员、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周德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应该“给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发移动牌照,给中国移动发固定牌照,允许中国联通在全国经营本地电话业务。全业务牌照发放后,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让企业说了算。” 我国目前的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发生质的巨变,但在竞争中,各大电信运营商却处在不对等的位置,电信业中“垄断”、“保护”的概念亟需新的定义解释。对于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在固话网全面分割之后,移动市场业已成熟到了可以全面开放的时刻,在下一轮的电信改革中,全业务经营应被提上议事日程,监管要面对现实,在市场实践中证明已不符合发展趋势的不对称管制以及不完善的价格体系也应得到相应调整。公平性是电信市场竞争的基础,只有真正实现全面公平有效的良性竞争,才能推动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