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考试专栏>>中考专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8-2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卢 江

2000年以来,我室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人教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修订。本次教材的修订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在不改变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近年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以便使修订后的教材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下面笔者就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的修订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四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认识时、分、秒,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这些内容的编排即保持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一、删去“算盘的认识”和“珠算加减法”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规定,珠算加、减法不再作为教学内容,算盘只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进行介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算盘是人们进行计算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珠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算盘作为计算工具的功能已经削弱。因此,本册教材从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中删去“算盘的认识”;从第五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和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分别删去珠算的加、减法。并将在第七册教材的“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中,安排“算盘的认识”。但只把算盘作为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珠算是我国的一种计算方法,曾经在数学发展和实际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华文化的一个部分。

二、计算教学内容稍作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及实际教学的课时数,我们在不改变教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对各册的计算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这一册里主要是:(1)将“有余数的除法”从原第三册移到本册。(2)在笔算连加中,减少了例题,不再出现连加的简便算法,留给学生自己探索合适、合理的计算方法的空间。

三、调整了应用题的一些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为了降低应用题教学的难度,本套教材对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安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本册教材里的变化是:(1)从原二册移来“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安排在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后教学。同时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展示数量关系的直观图有所变化,也不再出现解题的思路“想:……”的文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提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探索解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2)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不再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只出现少量的题目,安排在思考题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拓展知识用的习题,例如第93页思考题。

四、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根据《大纲(使用修订版)》的规定,每册教材都应结合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需要安排了1至2个数学实践活动。关于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编排同前几册相似,就是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本册教材安排的两个实践活动是“有多重” 和“做一做,试一试”。这两个实践活动,都注意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趣特点,选择富有童趣又便于操作的活动。如,互相背一背,试一试1分钟可以做什么,等等。使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有多重。

教材在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重量单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

感受重量单位的活动,教材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如称体重、互相背一背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如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体重大约是多少、如何看体重表等,并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在这个活动中,教材注意通过对称体重结果的记录渗透统计初步知识。教材在这里摸拟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同学们的体重,通过交流、比较从多个角度学习数据整理的方法。教材设想了学生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有的是直接写下姓名和体重,有的是用画“正”字或画“△”(或○)的方法来记录。当然,这里不可能展示学生所有的记录方法。为了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作用,教材还通过一个学生的问话“24千克的有几人?25千克的有几人?”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做一做、试一试。

同样,在这里教材结合“时、分、秒”和“万以内的加、减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时间单位、探讨加法的多种算法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这里的活动又可分为“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三部分。

教材第110页上半部分的“想一想”是通过用钟表拨出时间,再结合这一时间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时间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摸不着、看不见,只能借助工具来间接感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感知时间,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来理解时间。例如通过回忆“从现在起,1小时前是什么时候,那时我在做什么?”和计划“从现在起,两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到时我打算做什么?”等等。“想一想”设计了一组学生根据一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提出一系列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从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起,向前是什么时间,向后是什么时间。这样让学生通过对一天当中所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的回忆和计划,感受时间的长短和变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第111页上半部分的“做一做”也是结合时、分、秒的认识设计的,这里主要是借助一些日常实际活动使学生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形成对1分钟、10秒钟时间长短的认识。“1分钟有多长,10秒钟有多长”这些往往是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教材在这里注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际做一做,看看10秒钟大约能跑多远、能跳几下绳,1分钟大约能拍几下球、能写几个字,来亲身体验1分钟、10秒钟的长短,主动构建时间观念。

教材第110~111页下半部分的“试一试”是结合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的知识设计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教材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形式呈现某学校男、女生的人数,而后由学生探索如何求出学生的总人数。在这里教材展示了学生们正在探索多种计算方法,以提示教师在活动中要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要通过讨论交流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学习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上述三个活动,实际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不限于教材提供的内容。例如“做一做”时,还可以进行定时间踢毽子、踢球、上下台阶、推乒乓球等活动。小组活动后,可组织小组间或在全班的交流汇报。例如,“试一试”后,全班交流时,每一组可以汇报一下一共探索出多少种计算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组的算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从本册和前面几册教材可以看出,每个实践活动都比较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创设的情景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简便易行。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且各个活动都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合作、交流都得到发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增加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量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收集有用的数据,怎样整理、分析信息,得出有用的结论,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数学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这种能力,加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这次教材修订,从第一册起就开始渗透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本册教材也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统计初步知识做了一定渗透,例如在两个数学实践活动中都安排了统计的初步知识内容。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运用统计知识或渗透统计知识的应用题。如第80页第6题、第86页第9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社会等多种渠道收集有数学教学价值的数据,作为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例子。不过要注意的是,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级只是渗透,还不是正式教学,不作为教学要求。

另外,此次教材的修订重新绘制了插图,注意插图的内容尽量反映当代学生生活的实际,风格也注意生动活泼,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2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
  • 下篇文章近代和现代教育学上的六大突破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78]
    2. 初中语文考点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55]
    3. 作文题与例文 [53]
    4. 老师教我写作文 [51]
    5. 初一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 [45]
    6.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训练 [44]
    7. 高二上期语文期末试题 [4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