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垂髫:tiao2 犬吠:fei4.意少舒:shao3
B.涉猎:lie4 泯然:min3 环谒:ye4
C.城阙:que4 宦游:huan4 歧路:qi2
D.呓语:yi4 叱儿:chi4 诣太守;yi4
2.下列加点的字释义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尽,走到头 问所从来:从…来
使扶向路:朝,往 几欲先走:跑
B.名其一处:说出 无人问津:渡口
见事之晚:认清,识别 作诗立就:完成
C.但当涉猎: 只是 虽人有百口:虽然
无论魏晋:不必说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乃大惊:竟然 有善口技者:的人
贤于材人:比 以为妙绝:把……当作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父利其然也。
C.不能名其一处也。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余闻之地久。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复|前行,欲|穷其林。
5.下列文学知识相连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B.《泊秦淮》——杜牧——唐朝——《樊川诗集》
C.《资治通鉴》——编年体——司马光——北宋
D. 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唐代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这儿的事情)。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的房屋倒塌,发出劈里啪拉的响声。
C.父利其然也。——他的父亲把这种情况当作有利(可图)。
D.贤于材人远矣。——一比有才能的人也聪明得多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歌女醉生梦死、沉
迷享乐的斥责和辛辣讽刺。
C.王安石把方仲永由神童沦落为唐人的根源归结为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
育。
D.《桃花源记》最后两段描写人们再次寻找桃源,却无功而返。这样写暗示了
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并非真实存在。
二、填空题。18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花草美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这个成语借三国时期吴国一位大将之名来比喻缺乏学识、文才的人。
3.《送社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千古名唱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于哲理的两句。
5.《夜雨寄北》中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0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6分
要: 咸: 邑: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8分
从来: 绝境:
妻子: 无论:
3.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4分
①文中的两个“乃”意义相同,两个“具”意义也相同。( )
②“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对外世社会的动乱、黑暗以及人们生活的困苦而感
慨万分的情状。( )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了桃源人担心外人进入的狭小气量。( )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样划分朗读的音节停顿是错
误的。( )
4.“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个人—一替他们讲到了见闻。
B.这个人—一给他们详细地讲了所听到的事。
C.这个人—一都讲了他的见闻。
D.这个人—一都详细地讲了他们的见闻。
(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好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地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
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地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4分
5.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大意。6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一句描写声音变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概括 了口技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4分
7.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的语句。2分
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毕备:全,都 B.妙绝:极点 C.妇抚儿乳:乳汁D.叱:大声训骂
(三)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子
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
其变。已轨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日:“自杀伊家人,何预卿
事?”12分
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8分
诣: 素: 固: 让:
10.“以观其变”中的“其”指代的是:()2分
A石崇B 美人C.丞相D.大将军
11.这段文字反映了:()2分
A.石崇的凶狠残暴。
B.王丞相的软弱善良。
C.大将军的冷漠无情。
D.美人的凄苦悲惨。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1.A 2.B3.D4.AS.D6.B7.B
二、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吴下阿蒙。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一) yao1 xian2 yi4
2.从来:从…来。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妻子和儿女。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 (X) (/) (X) (x)
4B
(二)5第一层:开头至“……众妙毕备。”大意:描述目技表演者表演的具体情 景。 第二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大意:听众的反应。 6由远到近:“众妙毕备”。 7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8.C 9.拜见 向来(平常) 坚持 责备 10.A 11A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33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