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6分)
(l)渴[慕]()(2)[撵]走()(3)修[茸]() (4)竹[篾]()(5)蹂[躏]()(6)[陡]峭()
2.根据拼音写出成语中空缺的字。(7分)
(l)心有灵xi1()一点通(2)有条不wen3()(3)七 qiao4()生烟 (4)zhenzhen4()有词(5)cu4()然长逝(6)获益fei3()浅 (7)一气he1()成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l)《我的信念》作者是世界著名科学家_____,曾两次获______奖。
(2)《阿长和<山海经>》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以前学习过的______也出自这本集子。
4.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5分)
(1)天阴沉沉的()(2)看《三国演义》()(3)时花飘香()(4)无比灿烂()(5)友好的举动()
5.下列短语去掉“的”字不改变原意的有______。(分) (1)学习的资料(2)研究的问题(3)好的习惯(4)幻想的将来(5)联系的人(6)文字的发展史二、课文阅读。(50分)
(-)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他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看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幼;叫她呢,也不闻。
④“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⑤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⑥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送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⑦“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广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⑧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傻急地看着我。
⑨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⑩“阿妈,恭喜……”
(11)“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沐$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12)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1)憎[恶]( )(2)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3)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
2.选文共12个自然段,明显可分两部分。第①、②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 ;剩下的为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第二部分又可分两层,请指出这两个层次的起止自然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部分第二层结构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成了它作为一个层次的标志,请指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不大佩服长妈妈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请概括指出。(6分)
6.画线句子中最能体现“我”的态度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2分)
(二)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根据上下文推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
(1)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2)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字。
(3)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2.比较选文中前后两处集中描写鲁迅外貌的文字,指出作者强调的是哪些特征,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复写这些特征。(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出选文中写鲁迅瘦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写鲁迅的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和鲁迅只有“一面”之缘,为什么这“一面”能使作者永铭于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25分)
浪子回头
「美」玛莎·斯威尼
在距城不远处,我独自一人开了一个自助洗衣店。仲夏闷热的一天,充满洗衣粉气味且又湿热的机房里,惟一能听到的,就是洗衣机里“哗哗”的搅水声。我站在尚有一丝凉意的门口,无聊地看着过往的车辆。
突然,六七辆摩托车沿着公路疾驶而来,停在了旁边的加油站前。骑车的是一帮很凶的家伙,声音又尖又高,嘴里还不干不净地乱骂着什么。
我心头曾掠过一丝忧虑:除了加油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外,别的就谁也看不到了。我怀疑,这些骑车的是否尊敬我这个头发灰白、颇上了点年纪的人,是否会有意调皮捣蛋。
然而,这些人好像只需要加油而已。那名工作人员加油时,他们在自动售货机前的糖果柜台边狂吃滥饮。
其中有一个比别的都年轻——看上去不到十七岁,趾高气扬,穿着遍遇,嗓门特高,也最粗鲁。他虚张声势地挺起胸,好像要证明他是粗鲁中之最粗鲁者。
我不懂,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跟一个粗暴的摩托帮鬼混在一起干什么。刺激?冒险?
就在那时,他瞥了我一眼,便安静下来,好像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他把身子靠在加油站的墙上.看看四周那几幢公共建筑和组成我们这个小城的那些整洁的房子,目光渐渐移向金碧的原野.原野恰似层层波浪.一直荡到碧绿的山坡边缘。] 摩托加满油后,各自骑上,便匆匆离去。
其余的都走了,只有那个年轻人还停在那儿。他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洗衣店门口,他似乎跟那些人有点不和。
那些已走的人中有一个拐了回来,冲他喊道:“哥们,出事了吗?”
他摇了摇头,却没有抬头看一下:“先生,我会追上的。”
可是,他一点儿没动,直到那帮人从视线内消失,直到摩托的呼啸声听不见。
然后,那男孩的肩膀垂了下去,像是困倦极了。灰尘、油腻、汗水弄脏了他的衬衫和牛仔裤,刚刚长出的胡须在下巴和微斜的脸颊旁隐约可见。他转过身,我们的目光相通了那么一下,一丝表情便从他的脸上掠过——怀疑,渴望,还是痛苦?
他的嘴唇抽搐了一下,像是要笑,然而却抿成了坚定的一条线。他把手伸进摩托车座边的一个包里,拿出一送衣服,就朝洗衣店走来。我朝一边站了站,让他过去。他把那包衣服扔进一台空洗衣机里,又在槽儿那丢入一枚硬币。
来到外边,他对摩托车又是冲洗又是擦,直到发亮为止;进来后,他又把湿衣服换进烘干机里。
衣服干后,他拿出来就进了加油站的男用休息室。
十分钟后他出来了——身穿刚刚洗过的衣服,面容整洁,连鬓胡子不见了,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他朝我这边抿嘴一笑,跳上摩托车,便“突突突”地上了路。
没有跟着那些人,而是朝着自己来的方向驶去了。
1.题目所讲的“浪子”是指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来看,下面的理解最接近原意的是:()。(3分)
A.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的年轻人 B.粗鲁无礼的年轻人 C.游荡而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D.违反法律的年轻人
2.促使那个“浪子”(看上去不到十七岁的小伙子)“回头”的原因可能有多个,从文章来看,画线的句子正好反映了其中的一个原因。请指出画线的句子主要是写了什么?它又是怎样有助于那个“浪子”“回头”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像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见第六自然段)中的“好像”用?(6分)
4.哪些行为表明那个“浪子”已“回头”?请概括指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几段话,意思和选文相通的是:()。(4分)
A.人生是一条滔滔长河,每个人驾着自己的小船在航行着。有时候,这条小船也会悄悄地偏离主航道,想寻觅些异样的风景和事物。人生的河流依然向前,浪花迸溅的声音总归是美妙的和谐声音,它呼唤偏离了方向的小船。终于,小船听到了声音,开始留恋浩荡无垠、瑰丽非凡的大河了,它调转了方向,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航道。
B.真、善、美永远是人类心中永恒的追求。有的时候,它们近在咫尺,伸手就可触摸得到;有的时候,它们远在天涯,任你千呼万唤也不肯驻足。
C.怀旧,回首往事,造就了智慧和城府,人说人,好说——姜是老的辣。为什么辣?经的事多啊,经的事多,回头的机会也就多,所以就辣了。
D.热爱生活,爱你所看到的每一朵花,爱你所相识的每一个朋友。生活会因为热爱而美丽,花儿会因为你的爱而更加娇艳,朋友会因为你的爱而给你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第二单元过关测试
一、1(1) mu4(2) nian3(3) qi4(4) mie4(5) lin4(6) dou3 2、(1)犀 (2)紊(3)窍 (4)振振(5)猝(6)匪(7)呵 3、(1)居里夫人 诺贝尔(2)《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l)主谓短语(2)动宾短语(3)主谓短语(4)偏正短语(5)偏正短语 5、(1)(3)(6)
二、(-)l、(1)wu4(2)shu3(3)pi1 2、长妈妈的身份和她名字的由来;我不太喜欢长妈妈的原因。3、第一层:第③-⑤自然段;第二层:第(6)-(7)自然段。4、前后照应,这一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照应。5、喜欢搬弄是非;睡觉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6、一 总。(二)1、(1)颓唐:精神不振作。(2)打眼:引人注目。(3)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2、强调的外貌特征:黄科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根根直竖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要强调这些特征的原因:写外貌要抓待征,写这些特征一方面反映了鲁迅的精神,另一方面它也是作者认出鲁迅的依据。3、选文中写鲁迅瘦的句子: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油管紧包在脱子上;黄星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四啊。作者反反复复地写鲁迅的瘦,在于说明:“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4、鲁迅给了我——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以极大的关心与鼓舞。
三、1、C、2、画线句号主要是写景,景色优美。这优美的景色与那位小伙子也遇的穿着、粗鲁无礼的举止极不相衬,可谓格格不入,小伙子最终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浪子回头”的一个原因。3、那位小伙子是否真的“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我”当时还不敢完全肯定,用“好像”一词正好表明那只是“我”的观察判断所得。久与自己过去穿着激遇、举止粗鲁无礼的形象决裂;与摩托帮决裂。 5A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41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