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委蛇(yí) 焦灼(zhuó) 悖谬(bèi) 矫揉造作(jiāo)
B.木讷(nè) 证券(quàn) 龟裂(jūn) 悄然无声(qiǎo)
C.龋齿(qǔ) 皈依(guī) 坍塌(dān) 顺蔓摸瓜(wán)
D.狙击(zǔ) 游说(shuì) 惬意(qiè) 一暴十寒(p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中、日两国部长今天就贸易争端最终达成协议。《新晚报》就此登发了一则题为(“入世第一仗”嘎然收枪)的消息。
B.张学良将军的坟墓在这里是唯一中西结合的建筑,依照将军生前的信仰,坟墓的后面还树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
C.美藉华人黄海涛驾驶“信天翁”帆船穿洋过海,抵达新西兰,从而在世界航海史上为炎黄子孙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D.既然你自己早已不再对往事作无益的回顾与忏悔,那么,面对今天发生的这件事又何须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呢?
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__________出现,于是人们头脑里便发生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产生了概念。
②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_________到的。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③司法机关在界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时,对是否要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犯罪活动或者为犯罪活动提供非法__________,一直以来都有不同认识。
A.反复 搜集 庇护 B.反复 收集 庇佑
C.重复 收集 庇护 D.重复 搜集 庇佑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瞠臂当车。
D.日本首相于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将率先推行使用“代币式”非接触IC卡车票,无需与闸机接触,乘客通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B.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鱼的鳞片中的色素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现代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蓝色三种色素细胞的排列组合。
D.屋背岭商代遗址是广东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时期墓地,是继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基地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雨点停了,黑云铺匀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____________________风、土、雨混在一起,连成一片,横着竖着灰茫茫冷跑腿,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
(2)今天,当我站在古城墙上游目骋怀,才猛然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内涵,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形象,并在这创造中重塑了自己。
①柳条横着飞,尘土四处走,雨道往下落;
②尘土四处走,柳条横着飞,雨道往下落;
③西安人民分明是在创造,他们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
④西安人民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分明是在创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有不可磨灭的真理。
从前有许多迷信和神秘色彩附丽在“天才”这个名词上面,一般人以为天才是神灵的凭借,与人力全无关系。我以为与其说“天才”,不如说“资禀”。资禀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没有绝对的分别。所谓“天才”不过是在资禀方面得天独厚,并没有什么神奇。莎士比亚和你我相去虽不可以道里计,但他所有的资禀你和我并非完全没有,只是他有的多我们有的少。除白痴以外,人人都多少具有文学所必需的资禀。不单是了解欣赏,创作也还是一理。
就资禀说,人人本都可以致力文学;不过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近代心理学家研究资禀,常把普遍智力和特殊智力分开。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而都灵验的,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而才灵验的。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一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熟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元天才,可是读过他们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等,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
(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7.“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中的“造作”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A.自我修养 B.坐等其成 C.别人吹捧 D.一蹴而就
8.第三自然段引用“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一句,目的是要说明
A.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天生的资禀并非决定的因素。
B.性不近于文学而能成为文学家的成功例子并非绝对没有。
C.由于资禀有高有低,因此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
D.虽然在文学上的成就有大有小,但人人都可以致力文学。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若论与生俱来的资禀,伟大的莎士比亚与一般人并没有很大的差异。
B.除白痴外,每一个人都具有文学创作所必需的资禀并能成为文学家。
C.李白、杜甫并无诗人的资禀,但靠后天的努力,都成为伟大的诗人。
D.一个人如果性不近于文学却要勉为文学家,结果只会耽误他的才能。
10.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A.只要有思想感情,每一个人都可以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
B.文学家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没奋天分,则很难成为文学家。
C.李白、但丁之成为大诗人,不是靠资禀,而是靠后天的修养。
D.资禀的优劣、付出的多寡,往往与成就的大小构成正比关系。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伦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伴:相等。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番禺负山险 负:背靠。
B.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被:给予。
C.佗即移檄告曰 移:改动D
D.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 王:统治。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B.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C.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D.信因此以兵威边
13.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③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④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位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 ②恐盗兵侵地至此
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④颇有中原人相辅
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第 Ⅱ 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5至11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
四、(共27分)
16.以下文字摘自第三题《史记·南越列传》,请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4分)
(以下任选1题,2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战国·荀况《劝学》)
(2)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唐·白居易《琵琶行》)
(以下任选1题,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宋·晏殊)《浣溪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此诗作于天宝三年,距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整十年。
18.请从“以动写静”的角度,分析诗歌是怎样把读者带进“寂静”的世界,同时勾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完整。(4分)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出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索。
20.按要求将下面三个句子重新组成一个由三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只可删改个别词语,不能删改原文意。(4分)
①歌唱家程志和殷秀梅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
②程志喜欢中国风味较浓郁的流行曲,如《西北风》之类。
③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为殷秀梅所喜爱。
(1)分别介绍两位歌唱家的喜爱,并保持语意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句中突出介绍程志所爱不同于殷秀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份请示报告,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选择“删”、“改”、“换”的方式给予修改。(4分)
请示报告
市教育局基建处:
我校图书馆建于1910年,红墙黄瓦,斗角飞檐,直栏横槛,石阶圆柱,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它既是师生学习的地方,又是我校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该图书馆于1983年因屋顶漏水,曾作翻顶维修。但因年代久远,屋顶木杉、桁架、瓦片均已严重老化,外墙红砖亦因日久已风化剥落。为了保护好这座古建筑,保留我校仅存的历史风貌,请马上拨出专款给予维修。维修工程内容如下:(略)
望派员前来查察,共同研究有关事宜。
××××中学
×年×月×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未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未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哮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恢恢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未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22.第一段中说,“风一辈子不能平静”;第二段中又说,“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4分)
(1)为什么“风一辈子不能平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情况下,“一辈子不能平静”的风可以成为“最平静”的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风”?(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从文中“风”的形象得到什么启迪,请展开联想,谈其中一点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立意富于哲理,阐述时能揭示事物间的辨证关系,且文章的内涵丰富,留给读者极其广阔的联想、想象空间。
B.本文通过对风的种种情态的描写,赋予“风”以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以至对宇宙万物的思考与感悟。
C.第三自然段让“流水”与“风”形成对比,突出“风”受约束、失自由的遭遇,从而寄托作者对“风”的同情与赞美。
D.本文不但运用首尾呼应的篇章结构方式,而且还注意段落之间的承接过渡,从而使句,使文章结构严谨,开合有度,流畅自然。
E.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句式运用灵活恰切,其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反问文章形成恢弘壮丽的气势。
答:【 】【 】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豆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准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案及说明
1、汉字读音。B。A矫:jiǎo,C坍:tān,D狙:jū。2、字形辨析。D。A嘎—戛。B树—竖。C藉—籍。3、词语辨析。A。①重复:按原样再来一次或多次。反复:再来一次或多次,但不一定按原样。根据原文“不断实践……发生……突变”的语境,应选用“反复”。②收集:把分散的东西收拢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把它们收拢在一起。根据原文“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的语境,应选用“搜集”。③庇佑:一般指神灵保佑。庇护:袒护,保护。根据原文语境,宜用庇护。4、成语辨析。D。A“不可思议“是不可理解,不可想象。这里宜用“不可理喻”,即不能用道理让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的人。B.“振聋发赖”指唤醒糊涂麻木之人,一般用来形容言论和语言文字等,不用于形容声音。C “螳臂当牢”比喻不自量力,用在国有银行对企业呆帐坏帐不合适。5、病句辨析。D。A主语残缺,第二分句无主语,按原句表达成“地铁……无需与闸机接触”不合理,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推行使用”后加“的”。B逻辑错误,主客体倒置,可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C语序不当。第一句与第二句不构成转析关系,虚词“但”应放在“仍不外”前面。6、语意连贯。C。①照理了上文“风、土、雨”的语序。②没注意语序的呼应。④:将“他们分明是在创造”一句放在“创造……创造……创造”之前,组成总分关系,并形成首尾相接,连贯性要优于③。7、词语理解。A。注意第三自然段的表述。8、信息筛选。C。“‘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一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一句是对“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这类人说的,这也是这一自然的主旨。9、信息筛选。D。注意“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究竟是用违其才……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A.注意原文的“莎士比亚和你我相去虽不可以道里计”一句意思是莎士比亚与你我的差异很大(道里:普通长度)。B.注意“除白痴外……多少具有……”和“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两句。C.注意“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一句。10、文意推断。C。李白、但丁等之所以能成为大诗人,既要修养,也离不开资禀。11、文言实词。C。移送、传递。12、古今异义。B。都是“不值得”的意思,现有无足轻重之说。A文中是两个词,扰攘、动乱之意;现在作动词,使混乱或不安的意思。C文中指中原地区,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D.文中是两个词,趁此机会的意思,现在是一个连词。13、文言虚词。C。①副词“随即”;②连词“即使”;③和④都是介词“因为”。14、信息筛选。A。①③④⑤均是赵佗得以“割据自立”的因素。②是当时局势可能出现的情况;⑥是赵佗自立的借口,实际上说此话时已自立。15、内容归纳。C。文中并无“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败数县而去”的是赵佗。
附:文言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朝时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到秦二世统治时,南海郡尉任嚣患病将死,他将龙川县令赵佗召来,对他说:“秦朝施行无道暴政,天下的百姓都十分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分别在各州郡聚集民众,组织军队,像猛虎一样来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才能安定。南海郡地处偏远,我担心那些盗匪的军队侵占地盘会打到这里来。我想起兵切断新修的道路,自己作好防守的准备,以等待诸侯的变化,但正碰上病势加重。再说,番禺背靠着险峻的山岭,又有南海阻隔,占地数千里,还有不少中原地区的人士辅佐,这些也是成为一州之主的凭借,因此可以借此建立国家。郡中的官员都不配与他们议论这些事,因此召你前来,告诉你我的这些想法。”随即将任命文书交给赵佗,让他代行南海郡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向横浦、阳山、湟溪关等处传送檄文,命令说:“盗匪的军队就要来攻打,赶快切断道路,集合军队,防守自卫。”于是赵佗乘机用刑法逐步诛杀秦朝任命的官吏,任用自己的亲信为代理的官员。秦朝灭亡后,赵佗便发兵攻打、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地区的百姓劳累困苦,于是便放过赵佗,没有派兵征讨。汉高祖十一年,汉高祖派遣陆贾到南越,趁势封赵佗为南越王,颁给符信,互通使节,让他协调百越各部落,保持和睦关系,使他们不要成为汉朝南部边境的祸患。南越的边界与长沙国邻接。
到了吕后执政时,有关的官员提请禁止南越在边境设市进行铁器的贸易。赵佗上表说:“高祖皇帝封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节和货物。如今陛下听信谗臣的主意,将蛮夷视为异类,断绝器物交易,这一定是长沙王的诡计。他是想倚仗朝廷的势力,歼灭南越,吞并南越的疆土,并以此来显示功绩。”于是,赵佗竞自加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边境的城镇,攻占了几个县城后便撤兵退走。吕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率军前往讨伐。正赶上天气酷热,气候潮湿,军中疫症流行,军队无法翻越阳山岭。过了一年,吕后驾崩,朝廷于是停止了军事行动。赵佗乘机率领军队到边境耀武扬威。又使用财物笼络闽越、西瓯、骆等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听从赵佗的役使,这样,赵佗所控制的区域有一万多里地。赵佗于是乘坐黄屋左纛车,自称皇帝,与汉朝天子没有什么区别。
四、(27分)
16.【文言翻译】(5分)(1)(赵信)乘机(或“于是”)用刑法逐步诛杀(杀死)秦朝任命(或“设置”)的官员,(任)用自己的亲信(或“党羽”)做代理官员。(3分)共七个打分点:因、稍、以法、秦所置长吏、以、其、觉。错一个扣1分,扣完3分止。(2)南越的气候(天气)炎热潮湿,军中发生严重疫症,大军无法翻越山岭。(2分)共六个打分点:越、暑、湿、士卒、大、疫。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止。17.【名句名篇】(4分)。(以下任选1题,2分)(1)金就硕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以下任选1题,2分)(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4)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一字该句不得分。18.【诗歌鉴赏】(6分)“众鸟”飞“尽”,“孤云”飘远,诗人通过眼前之景,创设了一个寂静的自然世界(3分),勾画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3分)。意思对即可。19.【语句仿用】(4分)绿色,如春雨后的小草,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蓝色,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追求。(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句式1分,内容1分。20.【选用句式】(4分)(1)歌唱家程志和殷秀梅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程志喜欢中国风味较浓郁的流行曲,如《西北风》之类,而殷秀梅则喜爱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2分)(2)歌唱家程志和殷秀梅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殷秀梅喜爱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但(而)程志却(则)喜欢中国风味较浓的流行曲,如《西北风》之类。(2分)歌唱家程志和殷秀梅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程志喜欢中国风味较浓郁的流行曲,如《西北风》之类,而殷秀梅则喜爱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0分)21.【语句得体】(4分)(1)将“红墙黄瓦,斗角飞檐,直栏横槛,石阶圆柱”删去。(2分)(这些描写性的文字不仅与请示报告的文体不协调,也与本请示报告的写作目的不一致)(2)将“请马上”改为“现特申请”。(2分)(用语与下级申请者的身份不符)。22.【语句理解】(4分)(1)因为它被天地紧紧约束其中,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2分)(2)没有什么东西去阻挠它。(2分)23.【内容归纳】(6分)(1)严加管束(把风约束在天地之间);(2分)(2)给予一定的活动自由(对风的活动不加阻挠);(2分)(3)即使酿成风暴,也不必惊慌。(2分)24.【内容归纳】(4分)
联系本文主旨,可以从个人感情角度谈,也可以从社会矛盾角度谈。如:①人的感情不会永远平静无波,总会有不平静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它有适度的释放。②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该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71冬会酿成社会的大动乱。③对待感情的波澜(社会矛盾),既要让它适度释放(表现),又要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④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个人感情),不必惊惶失措,因为任何矛盾(个人感情)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以上只是举例,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符合原文的要旨;言之成理即可。25.【鉴赏评价】(4分)C E。(C.本文对“风”并无“同情与赞美”之意。E.本文并无“恢弘壮丽的气势”)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六、(60分)26.写作(60分)
原作者:
小鱼儿
来 源:
网上收集
共有2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