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高考的时间提前,但这不是意外。一年来,从考试院到考场到考生,一切高考的准备从来没有松懈过。上海各学校早已就做好课程教学和复习准备工作。对于最后冲刺和休整的两个星期,考生要如何计划呢? 做以往高考的试卷
制订人:周孝放向明中学教导主任前几天我们给高三学生作文辅导的时候,让大家写了一篇《身在上海》。在这篇文章中,很多同学都写到了SARS。其中一位同学写道:面对是一种责任。让同学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保持平常心态,也是一种责任。高考提前和以往相比是意外,但对于今年的教学任务来说,则一切都是正常的。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高三学生怎样度过考前最后的两个星期呢?我建议首先要注意自我健康的保护,我从来不赞成熬夜。去年我们学校的高考理科状元有个习惯,每次考试的前一天肯定请假休息,可每次她的成绩总是最棒的。其次,我认为盲目的多做卷子反而无益。卷子要做,最后的关键时刻,要做近两三年来上海的高考试卷。也许有的同学以前就做过这些试卷,但是在你全面地掌握了高中课程之后,再去分析,答案也许和原来完全不同。在分析这些试卷时,要知道出题的原则、总体思路、标准答案,以及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哪些问题是可以放宽的。试卷中有些难题其实不是高考的要求,对于这样的题目,你就是答不出,也问题不大。
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要重点去背一直背不出的问题,背得熟练的内容,没有必要反复复习。
我们提倡学生减压,前提是“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放下包袱。有些学生志愿报得低,可最近几次考试成绩却不错,很忧郁,我则认为,去低一点的学校尝试当一流学生的滋味,也许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都是好事。因为被重视的感觉,往往是下一个更高台阶的动力之源。
拒绝心理暗示
制订人:叶斌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大家都知道考场上很容易出现“卡壳”现象,就是突然遇到一个做不出的题目,照理是应该立刻跳过去,但有些人就是被绊住了手脚,即使勉强跳过,脑子中也都是那道题的影子。其实这和平时的答题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遇到这样问题的考生,可以在这两个星期内有意识地多作这方面的训练。坚决扔掉“卡壳”的毛病,用轻松的心态迎考。
对于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要分析问题的症结。是因为对简单问题粗心,还是因为那些知识不熟练,或者干脆面对自己,就是不懂,有了这样基本的认识,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1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