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教育信息>>考试信息>>大学也要请家长 校方摸准了家长的软肋?
大学也要请家长 校方摸准了家长的软肋?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4-23  


为何大学也要请家长?

  据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的一位辅导老师介绍,在学生管理方面,目前学校基本上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低年级学生身上,往往就连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做人,老师都得管。这位老师认为,学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的,但考试和升学却延误了学生正常的成长过程,大学今天“请家长”,就是要一起来补中小学未来得及修完的课。他特别指出,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郑老师说,有相当部分在校已读了两三年的学生,其家长来校竟然连自己孩子是哪个班都一无所知。而且当自己孩子面临“留级”时,家长仍然还蒙在鼓里。他认为,对学生教育的任务并非只由教师单方面来完成。高等教育如果少了家长的参与,就是不完整的教育。他同时认为,近年来连续大规模扩招,对高等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课题,这更需要家长参与进来。

  长期致力于高教研究的别敦荣教授认为,大学“请家长”,是对过去封闭办学模式的突破,也是高校对家长权利的重视。同时,别敦荣也提醒说,把家长请进学校的做法,应当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平时忽视和剥夺了家长的义务与权利,而只在学生出现了问题后才想起家长。

  大学“请家长”可行吗?

  大学“请家长”的做法到底可行吗?听到这个消息,尹先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大人了,还在请家长?”他觉得,由于大多数大学并不是只招收本地的学生,如果学校认为需要请家长的话,那么是只请本地学生的家长而不请外地学生的家长,还是外地学生的家长也必须千里迢迢赶来和学校老师共商管理学生的“大计”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未免显得不太公平,如果是后者,则又显然不够实际。所以,大学“请家长”首先碰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障碍。

  退一步来讲,就算是大学请到了学生家长,家长又能怎么办呢?像学生上中小学的时候一样,看着孩子完成作业吗?还是把孩子训斥教导一番呢?要知道,大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了,如果自己不肯对自己负责任,家长的努力和劝说所起到的效果只能是微乎其微的。

  洪女士说,自己的孩子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接受的新事物、新观点多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十分频繁,不是什么社团活动,就是和一群朋友一起娱乐,每个周末孩子能有时间、有心情和自己说上几句话她已经感到不容易了,哪里还敢教育她?聊天也净是听孩子给自己“上课”了。洪女士说,现在的大学生家长已经很难管教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家长说多了,有时候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增添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她认为学校希望依靠请家长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实在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想法和做法。

  新闻观点过度操心的父母,培养不出自立的孩子

  让家长替你操一辈子心?

  是不是每个孩子的独立性差别很大?面对大学“请家长”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已经30岁的张女士感到不解。张女士的父母养育了她们三姐妹,她和妹妹都读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都继续读研。上周末,张女士的妹妹刚刚参加完博士生入学考试。因文化程度不高以及性格的原因,张女士和妹妹这么多年的学习父母从来没有管过。如今,张女士正准备要个孩子。“我们有了孩子后,也不可能太管他。”张女士和丈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要出国,在国外一住就是三五年。“我们可能都无法参加他的家长会,更不要提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了。”她希望孩子是自立的,是能够对自己负责的。

  前一段时间,张女士因为买房一时难以筹措齐首付款,张女士的父母主动提出要替他们负担数万元。张女士认为父母对她的这种“管”应该算是救急,有点像朋友那种帮忙。这种帮忙绝不是父母跟在屁股后面一辈子替她操心。

  错误的教育依旧在延续?

  一位母亲在儿子考上上海一所大学后,不惜停下工作,千里迢迢地专程陪同到上海,在儿子大学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住下,儿子每天上完学不是回寝室,而是回到母亲租的小房子。这位母亲给儿子“陪读”的理由是:如果我不在儿子身边,他肯定无法读书和考试!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据上海青年报报道,随着松江大学城的兴建,在当地掀起了房产热。该校周边或租或售的房产中,一室户等小房型特别吃香。进一步了解后发现:选择到大学城周边“落户”的有不少居然都是些大学生家长,他们是给孩子“陪读”来了。

  大学生缺乏独立性是从中学时代“顺延”过来的,很多家长直到上大学还不舍得放手,大学校园出现大学生请家长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惯性延伸,校方摸准了家长的“软肋”。已经反复说过的观点就是,青少年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不过多地“管”孩子,孩子反而成熟得更快。

  对大学生的教育确实需要家长的参与,但如果“请家长”的方式不太可行,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一个好的气氛,督促学生们好学上进,勤奋努力呢?

  你就不怕就业压力吗?

  上了大学后,很多学生感到终于解放了,因为只要你不想考,就不会有“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开始放松他们的学习。据说手机短信和卡通漫画,成了当今校园的两大流行时尚。沉溺于上网、打游戏而学习投入少的学生也为数不少。

  不过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加大,已经有很多大学生不敢玩潇洒了。近日,武汉工业学院在该校500余名学生中进行了一项“你怎样对待大学期间的学习”的问卷调查。选择“以考研为最终目的”的学生比例,达46.2%;选择“努力学习,学一技之长,但并不考研”的学生,占52.9%;而奉行“无所谓”态度的仅占1.9%。

  我国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在就业压力面前逐渐弱化。残余的继续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那1.9%,如果以一个成年人的智商,还想不明白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的道理,那么就是天天请家长又有什么用?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3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西安“学生减负”后的问题难了家长
  • 下篇文章时评:学生课外补课,究竟谁说了算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大学也要请家长 校方摸准了家长的软肋?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