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教育研究>>学生心理研究>>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3-27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可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不是没有教学生如何思维呢?”“如果不是,那么,谁来教学生思维呢?”这两个问题由来已久。的确,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已经培养了许多毕业生,而且其中确实有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是,从60年代起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所有人都是要上学的,优秀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总有一部分人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学校在这一过程中沾沾自喜,似乎所有的功劳都是自己的。有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形象化的名称“拱道效应”,即一群优秀人物走进拱道,就会有一群优秀人物走出拱道,拱道什么作用都没起,但是,它却认为这是自己的成果。我们并不绝对地认为学校没起到培养学生智能的作用,然而,这些观点确实可以促使我们进行反思,我们究竟用了多少时间教育学生学习如何思维,并促使他们在智能方面得到发展呢?在绪论中,我们也提到有关学校环境中的“良构知识”与社会环境中的“非良构知识”的问题,教育要最终促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智能,解决现实问题,才算真正起到了作用。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们认为,教知识容易,因为知识是现成的,讲解法就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问题。而教思维就难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的发展就应当永不满足,并知难而进。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应当是所有的教师。

一、中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培养属于智力开发的教学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学设立选修课,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各科教学及综合学科教学过程中,将日常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相结合。在第一、二章已经就学科能力与五项思维品质作了详细说明,那么在中小学里怎样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呢?
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在各科教学中进行,二是在综合科目中进行,不论这些科目属于必修还是选修,都应当把思维品质的培养放在中的地位上。具体说来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性品质,应当纳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目标计划中。从宏观上看,各学科应当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制定详细的学科能力发展目标。如我们制定了初中阶段地理、历史的阅读能力目标(见表4—1、4—2):

1

品质 标 准 具 体 要 求

阅读 概括层次 能够理清教材的层次关系,概括每层的含义;

的深 概括实质 够准确阐述地理概念的实质,正确使用地理概念进行分析归纳;

刻性要素分析能够对地区或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进行位置、地形、气候、、 经济等要素分析;

地理专项
阅读(1)能够掌握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及地球仪的阅读、使用方法,从中获得主要地理信息;
地理专项
阅读(2)能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主要地理特点
比较能够依据教材填写填充图或不同地区比较表。
表4—1:初中生地理阅读能力的深刻性教学目标

阶段思维
品质 阅 读 能 力 要 求

初 中 阶 段
深 刻 性
1、能够分析课本或短篇材料的段落层次;2、能够概括课本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意义;3、辨认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4、能够运用字典解决历史课本中的字词障碍;5、能够按重要年代编写历史年表;6、能够将课本内容按照表格或历史地图要求填写。

敏捷性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上述内容中的1、2、4三项上达到熟练要求,熟练的要求是指:在初三毕业时每一个学生,能够独自、迅速、无误地掌握。

灵活性1、能够不受课本段落结构差异的影响,划分层次;2、能够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准确概括出历史概念要素;3、能够在四个不同事件之间的关系中辩认出因果关系。

独创性1、能够独立完成深刻性项目中的学习任务;2、能够对课本中含义不清的字词产生疑问;3、能够发现历史人物或事件叙述中的矛盾,并提出明确的问题;4、能够独自设计两个维度的表格。

批判性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1、能查出自己在学习中(如划分层次)的错误并能改正;2、能察觉自己思考问题在速度与准确性方面与他人的差异。

表4—2:初中阶段历史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目标(略)

第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品质训练。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何时应当提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而在另一些时候则只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前一种情况对大多数教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天天在进行着这种工作。但是,问题提出的方式、角度很重要,它能反映教师思考的水平。我们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想象能力目标,以历史与物理学科的问题来加以说明:
(1)历史:教师在中国古代史中教完了“隋朝大运河”基础知识以后,进行了这样的设置,“一位波斯商人来到洛阳,他想在中国购置最好的青瓷、铜镜、绫锦与宣纸,请你向他指出这些货物的出产地,并提供合理的水上购物线路。”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空间想象能力。(2)物理(暗箱操作题):如图A所示,依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情况,化出河内的光学元件,完成光路途。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想象能力。
图4—1: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想象力的暗箱体(略)

第三,在综合科目中特别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与创造性。(1)深刻性的基础是概括,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迁移能力也强,因此,各门学科应当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综合学科教学时,更要将概括能力放在能力目标的第一位。许多综合知识的概念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综合文科中的“文明、政党、国家、民族、宗教”等概念就属于几门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综合理科中的“守恒、原子”为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平衡、反应”为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能源、生态、战争、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为文理学科综合研究的对象。只有掌握从现象或材料中概括不同的对象的本质因素,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理解越深刻,应用这些知识才能越灵活。
(2)思维的广阔性。广阔性可以纳入深刻性,是衡量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准。平时,教师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力集中,但是,注意力除了集中的要求外,还有要会合理的分配,即学习时可以同时注意几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常需要同时完成不同类型的事情,据说拿破仑可以同时干七件事,对于飞行员来说,即要保持速度、方向,又要注意与地面的距离,改正倾斜与偏向,还要靠听觉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有许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现难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头绪太多,很难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同时,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是不会象学校中的问题那样,有事先准备好的条件,有明确的提问。因此,应当让在校的学生更多地、更早地与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接触,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学校应有的责任。思维的广阔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同时注意不同类型的信息,尽可能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它当然是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广阔性练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如在小学与初中低年级,可以在长方形的纸上任意写上从1—100的阿拉伯数字,先学生看一遍,然后,让他们按顺序从1数到100,速度越快的广阔性就越好。然后,可以在世界地图上选择类似的内容(尽可能包括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设置问题进行训练。在高中生中,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要求他们尽可能查找有关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并尽可能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也包括日常积累的知识)。比如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可以联合调查:在同一时间,城市、郊区、农村在大气温度、压强、湿度、噪音等等指标上的差异,并研究成因与解决方法。教师关注的并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的活动过程:“他们能否制定范围比较广,而且能够观察到的指标?”“选择观察地点是否能够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等等。
(3)思维的创造性。在第二章我们曾经详细阐述过思维的独创性,在综合学科中同
样需要通过培养想象、分析与直觉、发散与辐合等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创造性的发展。综合学科将不同的学科组合起来,已经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而作为教师,更应当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展创造力。其实,教师应当把促进学生学科知识间的组合、逆反、转化能力看成是综合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这才是设立综合学科的本质含义。如通常人们以为物理与历史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在综合学科中,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有的学生能够想到电学的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也有的学生想到指南针与新航路的关系等等。那么,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也会被学生们发现,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思维发展的横向联系日益加强,从而为克服学科障碍与发展创造性提供有益帮助 。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3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
  • 下篇文章在校学生失足可暂免起诉 大学生可法外开恩?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高一语文测试卷 [98]
    2.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97]
    3.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试题 [86]
    4. 专题讲座--名词(八)(初三英语) [82]
    5. 专题讲座--名词(一)(初三英语) [77]
    6. 高一基础训练题 [72]
    7. 专题讲座--名词(七)(初三英语) [65]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