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考试专栏>>初中同步>>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题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题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2-16  




一、基础知识(20%)
1.文学常识.(10分)
(1)《宋定伯捉鬼》选自_,这是一部记录___的书。
(2)《卖油翁》的作者_,是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3)杜甫,字_,_时期著名诗人,有“_”之称。
(4)《如梦令》选自_,作者_是_时期女词人。
2.按要求默写。(10分)
(1)《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
(2)《西江月》里两组对偶句分别是_________
(3)《望岳》中最能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的诗句是___
二、课内阅读(60%)
(-)
天下事有难易呼?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1)鄙()(2)僧()(3)恃()(4)钵()
2.解释加点的词。(5分)
(l)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学之 (3)西蜀之去南海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越明年
3.指出“鄙”的古今不同含义。(2分) 含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子何恃而往?
5.作者提出一个很富有哲理的道理是:_____.(用原文答)。(2分)
6.哪句话最能表现贫僧的决心、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2分) 答:
7.哪句话恰好证明“富僧”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分) 答:
8.僧贫者之所以能够抵达南海,是因为他__,而僧富不能至的原因是__(用原文回答)。(4分)
(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抱,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勋 踢 姊 朔
2.形近字辨析组词。(8分)
姊__鬓_ 帖__朔_
涕__髫__ 贴__溯_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策勋十二转()(2)赏赐百千强() (3)出郭相扶将()(4)着我旧时裳() (5)雄兔脚扑朔()(6)雌兔眼迷离()
4.指出第2自然段中的通假字。(4分)
(1)“__”同“__”(2)“___”同“__”
5.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运用的修辞方法除了对偶之外还有什么?这句话应怎样翻译?
答:
(2)“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运用的是什么倏辞方法?
答:_.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中有一成语,是__,意为____
。(2分)
7.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改为陈述语气.
答:
8.诗中最后一自然段意在_____ 。(2 分)
9.根据要求填写原文。(3分)
(1)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
(2)表现木兰不贪日富资利禄的句子:___
(3)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
三、课外阅读(20%)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
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6分)
(1)八十始得归
(2)松柏冢累累
(3)不知贻阿谁
2.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看出来?(2分)
谷:
3.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用诗句回答)(5分)
答:
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3分)
答: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4分)
答:


附: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 一、1.(l)《搜神记》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神奇怪异故事(2)欧阳修北宋(3)子美后代诗圣(4)《漱玉词》李清照宋朝2.(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一)1.(1)bi3(2)sheng1(3)shi4(4)bo1 2(1)做学问(2)学习(3)距离(4)难道(5)到了3.古:边境今:语言,行为恶劣4.(1)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2)你凭什么去呢?5.“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6吾一瓶一钵足矣。
7.“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于何恃而往!”8.“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 1.xun1 ci4 zi3 shuo42. (1)姊妹涕泪(2)4鬓角垂髫(3)字帖补贴(4)河朔追溯 3.(1)次(2)有余(3)外城扶持(4)穿(5)爬搔(6)眯着眼小(l)帖贴(2)火伙5.(l)互文;打开我东、西阁的门,坐在阁内的床上。(2)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3)对偶6.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7.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8.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加以讴歌和赞美9.(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三)1.(l)才(2)坟墓(3)赠,赠送 2.80岁。“八十始得归。”3.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4.家中已没有亲人,主人公感到十分孤单。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40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初中语文第四册阅读分析举要
  • 下篇文章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高一语文测试卷 [98]
    2.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97]
    3.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试题 [86]
    4. 专题讲座--名词(八)(初三英语) [77]
    5. 专题讲座--名词(一)(初三英语) [72]
    6. 高一基础训练题 [72]
    7. 专题讲座--名词(七)(初三英语) [60]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题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题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