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图上的道理
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历史、政治等学科信息的载体。在中学课本中,讲述地理现象(自然现象或经济现象)、历史事件、政体演变等都离不开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
学生能力要求中,读图绘图能力都作了很高的要求。在高考中,尤其是文科综合试卷中地图既
是地理知识的考察,也是历史、政治信息的载体。我从事地理教学十多年来对地理学科最大的
感悟就是:地理---地图上的道理。学好地理与否,主要是看你能否用好地图,以及能从地图上
讲出多少道理。因此我认为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时最好的工具。
怎样运用地图搞好高三地理的后期复习呢?我有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给学生各类地图的阅读方法。
在第一轮复习完后,将中学地理课本上的图分以下几类:等值线图、分布图、区域图、
示意图、统计图、专题图等。分别教给学生各类地图的判读技巧,并总结每类图可能有哪些
方面会被考察。
如等值线图就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等。但是平常见得最多的是前三类。等值线图阅读中应抓住这几点: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呈闭合曲线时的现象(中心数值比四周大或小所表示的地理现象)、等值线数值大小的排列方向、图中的极值、某条或某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通过对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地阅读,让学生一起来总结还有哪些地理现象可以用等值线来表示,阅读时从哪里入手。那么今后遇到类似题,学生就知道从哪里入手。
二、让学生学会用地图、示意图解释地理现象,归纳所学地理知识。
教材中列表形式的气候知识难以掌握和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并和气压带风带图相对照,直观形象,易于理解。让学生学会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让学生理解图上的几个关系(极圈与回归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极圈。)和几条重要经线的时刻。这样学生在今后做类似题时就容易得多。
地理联系框图是归纳许多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是描述、概括、理解各地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之一)。指导学生用地理框图把教材中有关分散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合成联系框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还可通过图文转换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地壳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以用一个图归纳。
三、用区域图把中学地理自然、经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
区域图在中学课本中非常普遍。在后期通过对各大洲地图的讲解(讲解时最好把高初中有关自然、经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知识较熟悉。在这个阶段中要注意把高中地理中的许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图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理想地区地图,考察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在后期设计一些理想地区地图,考察学生对地理规律的应用,对地理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例如下面这道题,就是用理想地区图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如右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
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KM。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
( )
(1)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
(2)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3)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4)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5)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6)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7)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8)有利于G湖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五、结合时事,把世界热点地区的地图给学生讲述一遍。
每年高考试题中,所考察世界上的区域,都是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集中的区域。因此在最后阶段有必要再把世界热点区域图相关地理知识给学生讲一遍,讲解时注意与历史、政治学科知识的综合。我认为以下区域值得注意:台湾地区、我国西部地区(注意地理上西部地区与我国西部开发政策适用的西部地区的区别)南水北调相关地区、北京申奥中与地理相关知识的密切联系、南亚(印巴冲突、印度地震)、中东(该地区一直都是世界的热点)、南欧(巴尔干半岛、梵蒂冈问题---宗教、政治、最小的国家、国中国、城中国等)。如下面这二道综合题:
材料一:2000年10月1日,梵蒂冈罗马教廷在圣伯多禄广场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120
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册封为“圣人”。
材料二:“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灵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应受教徒礼敬的人。
教会对“封圣”即册封“圣人”有规定的要求及程序,要有当地教会提出并考察论证。
材料三:此次被梵蒂冈册封的120名“圣人”,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工具的外国传教士;一类是作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凶和追随者的中国教徒;还有一类是由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横行乡里,欺凌百姓,激起人民反抗死于非命,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殉难者和殖民地教会势力的牺牲品的中国教徒。其中外国传教士33人,中国籍教徒87人。
材料四:梵蒂冈同中国无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梵蒂冈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同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此次梵蒂冈的“封圣”完全无视中国教会主权,而由所谓“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庖,违背了教会的规定和程序。中国天主教、中国基督教、中国佛教、中国道教等宗教界人士纷纷发表声明以示抗议。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是( )平方千米。
A、0.44 B、0.044 C、44 D、440
2、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 )城西北高地上,素有“国中之国”和“城中之国”的称
誉;气候属( )。
A、开罗、温带海洋性气候 B、罗马、地中海气候
C、威尼斯、地中海气候 D、米兰、温带大陆性气候
3、现在的梵蒂冈城国是1929年意大利同罗马教廷签订的( )中承认为属于教皇的国
家的。
A、《罗马条约》 B、《威尼斯条约》 C、《拉特兰条约》 D、《慕尼黑条约》
4、梵蒂冈教皇是首脑,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权,是特殊的( )的国家。
A、君主立宪 B、共和制 C、政教合一 D、世袭制
5、历史上有名的“西林教案”是指1856年广西西林一知县将非法潜入内地活动,作恶多
端而激起民愤的外国传教士( )处死。并因此引发了法英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A、马赖 B、郭西德 C、刘方济 D、富格拉
6、2000年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年。
A、140 B、120 C、100 D、150
7、在新千年来临之际,梵蒂冈对天主教会在历史上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忏悔,虽然不具体也不彻底,虽然受害虫=的国家和民族并不满意,但毕竟作出了一点姿态。天主教会在历史上对世界人民犯下的罪行主要有:( )
A、发动十字军东征 B、对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表示沉默
C、设立宗教裁判所 D、派遣至非洲和美洲的传教先锋团侵害当地居民的权利
8、梵蒂冈对其在历史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诸多罪行只字不提,避而不谈。梵蒂冈天主教会在历史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主要有( )
A、率先承认日本法西斯建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B、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C、支持蒋介石反共打内战;
D、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
9、梵蒂冈“封圣”的主要目的是:
A、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 B、借“封圣”翻历史定案,妄图歪曲和篡改历史
C、利用宗教干涉中国内政 D、企图重新控制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
10、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中国与外国传教士的关系。
11、为什么说梵蒂冈所谓“封圣”之举是梵蒂冈对华关系上所犯的一个新的严重的历史错
误?
12、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一致表示,坚决拥护我国外交部的声明和国家宗教局发言人的谈话,对梵蒂冈借所谓“封圣”进行反华的行径极为愤慨,要同全国人民一道,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表明我国:
A、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我国宗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我国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包括宗教教徒在内的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
【试题简析】这道文科综合试题以国际时事材料为背景和载体,考察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知识。第1、2题考查有关的地理知识,中学地理对梵蒂冈的地理特征讲的很少,但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学生应该了解梵蒂冈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其地理位置,其气候特征就不是难题了。第3、5、6、7、8、10题涉及到与天主教有关的世界历史知识。其它是与时事政治、政治常识中宗教及国际关系知识,考查学生对我国宗教概况、宗教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一:中国南水北调,是指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通过渠道、隧洞等方式,将长江水输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
严恺主编《中国南水北调》 浙江科技出版社
材料二:近日,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鎔基总理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
2000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解答下列有关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按空间位置主要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大套方案。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中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西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2、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计划分两步:第一步从长江最大支流 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从三峡水库引水到丹江口水库,向华北平原供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 的水电站,其装机容量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 大560万千瓦,工程位于 省宜昌市的三斗坪,正式开工于 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成功,预计首台机组正式发电是 年。与三峡工程同建在长江干流上的另一座水电站是 。
3、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从供水量和需水量两方面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扬州取水,通过京杭大运河调水至天津。京杭大运河北起 ,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纵贯京、 、 、 、 、浙六省市,沟通 、 、 、长江和 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沟通 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曾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可以通航的只有 以南的河段。
5、京杭大运河是公元605年 下令开凿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的人工河。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东都 为中心,自北向南可分为 、 和
、 四段。元朝时期对运河进行取直,使之直上北京;元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6、南水北调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论证,到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7、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
8、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试题简析】试题以备受国人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为材料和切入口,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在设问时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考查,兼顾历史、政治知识。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材料和题干获取有关南水北调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收集有关的时事资料,注意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试题前四问重点考查学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后四问重点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对这二道题如果地图不熟悉,要完成就非常困难。
原作者:
西昌一中 游本国
来 源:
不详
共有1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