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X”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一、本卷共22题,每题6分,共144分。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热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
A 使水生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变性 B 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干扰了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D 使水生生物的繁殖率下降
2、请你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最有效的是()
A 增加CO2浓度 B 浇水灌溉 C 增加光照强度 D 及时消耗氧气
3、下列生物中,其体内没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但又属于生产者的是()
A 硝化细菌 B 酵母菌 C 绿藻 D 草履虫
4、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2000个
C 2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6000个
5、DNA分子的一个单链中T+C/A+G=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 0.4和0.6 B 2.5和1.0 C 0.4和0.4 D 0.6和1.0
6、对于同位素钠23和放射性钠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及排布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它们原子核的电荷数相同是由于核内质子数相同
C 它们原子核的质量数不相同是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
D 钠24具有放射性,说明它的原子核结构不够稳定,衰变后钠24变成钠23
7、如右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
A 大于v0 B 等于v0
C 小于v0 D 决定于斜面的倾角
8、关于声波与光波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频率的声波在真空中传播要比在水中传播快
B 同一频率的光波在真空中传播要比在水中传播快
C 在水中频率越低的声波传播越快
D 在水中频率越高的光波传播越快
9、一垂直于透镜主轴的物体,经透镜成一缩小的像,像到透镜光心的的距离为10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透镜是凸透镜,其焦距值必大于10cm
B 若透镜是凸透镜,其焦距值必小于10cm
C 若透镜是凹透镜,其焦距值必小于10cm
D 以上判断均错
阅读下列实验,回答10~12题
在如右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
10、此实验过程中,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 )
A 减小叶片所受的重力
B 减小叶片的密度
C 减小叶片上附着的空气密度,使水容易浸润叶片
D 减小叶片内的空气密度,从而减小叶片密度
11、给容器内注入NaH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叶片内的叶绿素遭受破坏
B 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水
C 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CO2
D 增大溶液密度,有利于叶片上浮
12、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
A 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的缘故
B 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
C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
D 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16题
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它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它发出的最强的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根据热辐射理论,λm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2.90×10-3m·K。
13、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 7.8×10-5m B 9.4×10-6m C 1.16×10-4m D 9.7×10-8m
14、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属于( )
A 可见波段 B 紫外波段 C 红外波段 D X射线波段
15、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 大米→鼠→蛇→人 B 阳光→青草→鼠→蛇→人
C 青草→鼠→蛇→鹰 D 营养物质→鼠→蛇→鹰
16、上述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可与其他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 )
A 有些生物的存在只是为了别的生物的存在提供食物
B 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C 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
D 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18题
实验证明,蛇的鼻眼之间有一种红外感受器,对周围温热物体产生感觉,能敏感地测出0.02℃的温度差异,反应时间低于0.1s,在黑色的夜晚也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响尾蛇"导弹就是依照蛇的这种结构制成的,这是仿生学的重大成果。
17、关于红外线( )
A 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
B 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
C 红外线的频率大于可见光
D 红外线可引起人的视觉
18、关于蛇的红外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受红外线,引起蛇的视觉
B 接受红外线,引起蛇的警觉
C 发射红外线 ,引起蛇的视觉
D 发射红餐线,引起蛇的听觉
1886年美国化学家豪尔电解冰晶石与铝钒土的熔融物,实验成功以后,铝才得以从首饰店走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为人类造福。
19、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时通常在氧化铝中加入冰晶石(Na3AlF3),其作用是( )
A 熔剂,降低氧化铝熔点 B 催化剂,加快铝的冶炼速率
C 净化剂,除去氧化铝中少量杂质 D 和氧化铝一样作冶炼铝的原料
20、电解冰晶石氧化铝熔融物,当导线上通过6mol电子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阳极析出54gAl B 在阴极析出54gAl
C 在阴极析出1.5molO2 D 以上说法均错
21、将AlCl3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得到的沉淀物和溶液中所含铝元素质量相等,则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A 1:3 B 2:3 C 1:4 D 2:7
22、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1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 5.4g B 3.6g C 2.7g D 1.8g
23、一株纯黄玉米与一株纯白玉米相互授粉,比较这两株植物结出的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其结果是()
A 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相同
B 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不同
C 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
D 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24、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最后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等于6m/s,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空降兵平时经常进行从高台上跳下的模拟训练,你估计高台合适的高度为( )
A 0.5m B 1.0m C 1.5m D 2.0m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本卷共9道题。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O 16 Si 28 S 32 Cl 35.5
25、(24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其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试验和探索太阳能的利用。
(1)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聚变反应而产生的。完成其核反应方程式:+中微子(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2)依据上述核反应方程式计算:1kg氢聚变为氦时产生多少能量?已知:氢核的质量为1.0079u,氦核的质量为4.0024u, 1u=1.6606×10-27kg
(3)氢弹的制成就是从太阳能量的产生得到启发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_______年。
(4)人类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极少,有相当一部分消耗于植物的生长.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是________碳原子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
(5)太阳能的优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太阳能最少的直辖市是__________.
(6)36o34‘N一开阔平地上,某房地产公司计划在楼高为20米的楼房北面盖一幢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新楼,为了使新楼充分利用太阳能,则两楼距离应不小于__________米(写出数学表达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应朝______面.
26.(19分)一组太空人乘坐穿梭机,前往修理位于离地球表面6.0×105m的圆形轨道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机组人员使穿梭机S进入与H相同的轨道并关闭推动火箭,而望远镜则在穿梭机前方数公里处,如图所示。设F为引力常数,而ME为地球质量。已知:球半径=6.4×106m。
(1)在穿梭机内,一质量为70kg的太空人的视重是多少?
(2)①计算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②计算穿梭机在轨道上的速率和周期.
(3)①证明穿梭机总机械能跟-1/r成正比,r为它的轨道半径.(注:若力F与位移r之间有如下的关系:F=K/r2,K为常数,则当r由∞处变为0,F做功的大小可用以下规律进行计算:W=K/r,设∞处的势能为0.)
②穿梭机须首先螺旋进入半径较小的轨道,才有较大的角速率以超前望远镜.用上题的结果判断穿梭机要进入较低轨道时应增加还是减少其原有速率,解释你的答案。
27.(11分)关于酶特性的实验如图,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mL稀淀粉糊。(1)在三支试管内各滴入5滴革兰氏滴液,摇匀,可见试管内溶液呈____色.
(2)再在A管内加入2mL胰液,B管内加入2mL煮沸的唾液,C管内加入2mL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40oC水浴锅中,15-20min后,三支试管内溶液的确切变化分别是:
①A管溶液的颜色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②B管溶液的颜色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
C管溶液的颜色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28.(11分)图3-5是pH对胃蛋白酶(Ⅰ)和胰蛋白酶(Ⅱ)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请根据此图分析说明:
(1)人体开始消化蛋白质的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为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符号)
A.36.8℃ pH=5.8 B.37.5℃ pH=1.8
C.37.2℃ pH=7 D.38℃ pH=8.8
(2)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是否能继续消化蛋白质?为什么?
29.(15分)如图所示,打开两个容器间的活塞K,使两种气体混合,充分反应,平衡状态时(温度不变),A管中汞液面比B管中汞液面高7.1cm,(反应开始时高10cm ),设此温度时产物为气态,汞蒸气压忽略不计,体系容积为定值.求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
29.(18分)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1个氧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88×10-7m的光量子.同时,每放出1molO2,植物储存46kJ能量.请回答:
(1)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估算绿色植物能量转换效率.
(3)在图3-7的太阳光谱图下定性画出绿色植物的吸收光能量的曲线.
(4)用14C标记CO2,最终14C将出现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哪些化合物中.
(5)写出14C衰变为N同位素的核反应方程式.
30.(21分)某工厂用隔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得H2和Cl2,并以获得的气体来生产盐酸.已知每台电解槽阳极的总有效面积为29m2,电解时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强度为884A/m2.将电解后所得Cl2和H2按体积比为1:1.15的比例送入合成炉燃烧器中燃烧,从合成炉上部出来的气体(400oC)经空气冷却至130oC左右,再经石墨冷却器冷却至20-30oC,进入第一干燥塔,用90%左右的硫酸喷淋干燥,出来的气体进入第二干燥塔,用98%的浓硫酸干燥脱水,最后进入降膜式吸收塔用稀酸吸收,生成浓度为35%的盐酸从底部流出,冷却后入成品贮槽,未被吸收的气体再用水吸收,变成稀酸后进入降膜式吸收塔用以吸收HCl气体.
(1)进入合成炉内的Cl2与H2的体积比为何要1:1.15?能否使Cl2过量?
(2)进入降膜式吸收塔的HCl气体为何要预先做干燥处理?
(3)按以上操作,该厂每台电解槽平均每天(24小时)理论上可生产多少吨35%的盐酸?(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31.(18分)如图(甲)所示x≥0的区域内有如图乙所示大小不变、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时为正方向。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正电粒子,在t=0时刻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着与x轴正方向成75o角射入。粒子运动一段时间到达P点,P点坐标为(a,a),此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延长线的夹角为30℃.粒子在这过程中只受磁场力的作用。
(1)若B0=B1为已知量,试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R及周期T运的表达式.
(2)说明在OP间运动的时间跟所加磁场的变化T之间应有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使粒子完成上述运动.
(3)若B0为未知量,那么所加磁场的变化周期T、磁感强度B0的大小各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粒子完成上述运动?(写出T及B0各应满足条件的表达式)
33.(19分)合成氨工业用氢和氮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下表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时氨的含量.
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氨的含量(体积百分比)(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3)
100
200
300
600
1000
200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52.0
64.2
71.0
84.2
82.6
400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10.6
19.1
26.4
42.2
57.5
右图是一透热性能很好的坚固容器,活塞C可左右移动.其总体积为44.8L,现将400℃、300大气压的氢气33.6L和400oC、300大气压的氮气11.2L充入容器,当两者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若保持混合气体的压强仍为400oC和300大气压,求:
(1)容器是向外界放热,还是吸热?为什么?
(2)活塞C要向左侧移动的距离与容器全长之比是多大?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C 6.D 7.B 8.A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C 16.B 17.B 18.B 19.A 20.B 21.B 22.A 23.B 24.D
23.此题是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一个涉及文理多科的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多,难度不大,是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典型题目.
首先据太阳能是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聚变产生的这一原理,结合物理学知识填出反应方程式: +中微子,其次据上述反应方程式,结合化学计算可得出1千克氢聚变为氦时产生能量为
E=×6.02×1023×(4×1.0079-4.0026)×1.6606×10-27×(3×108)2=6.52×1014J
据历史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
利用生物和化学知识,可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可见的太阳光.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三碳化合物→C6H12O6.
太阳能是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其显著的优点是:干净不污染环境和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性.而我国太阳能的地区分布不均,其中西藏的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而重庆直辖市的太阳能资源最少.
第(6)小题为一个实际应用题,解此题关键是:在太阳高度最小时,20米的楼房的影子不能遮挡新楼.据地理知识和题目的已知条件.当地的最小太阳高度为H=90o-(36o34’+23o26‘)=30o.
那么,两楼间距离应不小于20·ctg30o米.
由于是北半球,故热水器采光面应朝南面.
24.(1)在穿梭机内,一质量为70kg的太空人的视重为0.
(2)①g’=8.2m/s2
②T=5.8×10s
(3)①因为万有引力F=G(MEm/r2)满足F=K(1/r2)(其中K=GMEm为常数)
由"注"可知,当穿梭机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由∞处变到r时,万有引力对其所做的功W=K/r=GMEm/r又因为:万有引力对穿梭机做多少功,其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若设∞处的势能为零,则穿梭机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时,其重力势能为E=-GMEm/R
则:穿梭机此时的总机械能:E总=Ek+Ep=-GMEm/r+1/2mV2
得:E总=-GMEm/r+1/2m(GME/r)=-(GMEm/2)(1/r)
故穿梭机的总机械能跟-1/r成正比,得证
②因为E总跟-1/r成正比,故进入低轨道时总机械要减小,故必须减速,使总机械能减小.当速度减小后,在引力场的作用下进入低轨道运行,因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低轨道环绕速度V‘r大于原轨道环绕速度V’r.
又∵V=ωr、V‘r>Vr、rr<r
则ω’r>ωr从而获得较大的角度,则可能赶上哈勃太空望远镜H。
25.(1)蓝(2)①褪色(变为无色);胰淀粉酶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②不褪色(不变化);唾液经煮沸后,淀粉酶已失去活力(唾液淀粉酶的结构已受破坏) ③褪色(变为无色);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26.这是一道以生化为主的数形综合题.将人体的新陈代谢知识与化学反应速度,以及数学曲线图像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跨学科知识的能力.
由曲线可知,横坐标为pH的大小,纵坐标为反应活性大小,曲线在一定范围内胃蛋白酶(Ⅰ)和胰蛋白酶(Ⅱ)的活性随pH变化而显著不同.由数形知识可知(曲线)胃蛋白酶在pH=1.8时催化活性最大.由生物知识可知,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大的催化活性,且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5oC,随着酸性降低(pH升高)催化剂活性下降,当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发生不可逆变化而失去活性.而胰蛋白酶存在于小肠中,当pH在7.8的条件下活性最大.
答案如下:
人体开始消化蛋白质是首先通过胃蛋白酶催化进行的.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符合曲线(Ⅰ),适宜的pH为1.8,固选B.
人体小肠的pH略大于7,适宜于胰蛋白酶的催化,有利于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而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内后即失去活性,失去消化蛋白质的性能.
27.解:先可做出判断,A、B两管为封闭容器.结合pV=nRT解题.设反应前NO为3mol,O2为1mol,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mol.混合后:2NO+O2=2NO2
剩余NO为1mol.设有物质的量为x的NO2转化为N2O4.据
2NO2N2O4
平衡时,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mol+2mol-=3mol-
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解得x=0.32mol
所以,NO2转化率为×100%=16%
28.(1)6CO2+12H2OC6H12O6+6O2+6H2O
(2)y=3.33% (3)(4)C3、C5、C6H12O6 (5)
29.解(1)Cl2与H2完全反应时的体积比为1:1.令H2过量是为了使Cl2能充分反应.不能使Cl2过量,如Cl2有剩余,因其溶解度较大,将会使生产出的盐酸中含有游离的Cl2.
(2)潮湿的HCl将形成酸雾,不利于吸收.
(3)每台电解槽电解时电流强度为29×884A,24小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03×104mol
根据反应2NaCl+2H2OCl2↑+H2↑+2NaOH,将分别有1.15×104molCl2及生成H2生成.因Cl2与H2按1:1.15体积比混合,故参加反应的Cl2为1.00×104mol,不计损耗可得HCl为2.00×104×36.5=7.30×105g,换算成35%的盐酸为7.30×105÷35%=2.09×106=2.09t.
30.解得(1)B1qv=mp
R=
T运=
(2)由粒子经过O点与P点的速度方向以及B0方向可判断.
由O至P运动的过程可能在磁场变化的半个周期完成,当磁场方向改变时,粒子绕行方向也变化,由于磁场方向变化的周期性,因此粒子绕行方向也具有周期性.由此可知,由O至P运动过程,也可能在磁场变化半周期奇数倍时完成.
(3)如答图所示:O→P运动过程,可能恰转过一个圆周完成,若磁场变化半周期.
≥ T≥T运=
即T≥可能仅运动一个圆周就达P点,此时OP=R=a=
B0=①
T≥②
若粒子运动在磁场变化的半周期的奇数倍时间内完成,则(2k-1) =(2k-1) k=1,2,3,……
T=T运=③
由答图一,此时=(2k-1)R
∴=(2k-1)
B0=(2k-1) (k=1,2,3,……)④
④代入③得T= k=1,2,3,……⑤
①④结合得B0=(2k-1)
②⑤结合得T
>
k=1,2,3,4,……
=
31.解:(1)由表中查出在400oC、300大气压条件下氢、氮混合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氨的含量为47%.
氢和氮反应方程如下
N2+3H22NH3+92.4kJ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保持反应时温度不变,容器必须向外界放热.
(2)因为
所以V0==1363L,则
m=×28=1.7×103g
(3)动态平衡时氢和氮的含量均为53%,其总体积为V‘=(33.6+11.2)×0.53=23.74L
反应后生成氨的体积为
V"=(33.6+11.2)×0.47÷2=10.53L
则反应后总体积为
V=V’+V"=34.72L
活塞C向左移动距离与活塞全长之比为=0.24
原作者:
小鱼儿
来 源:
网上收集
共有2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