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点距
若你仔细观察报纸上的黑白照片,会发现它们是由很多小点组成。显示器上的文本或图像也是由点组成的,屏幕上点越多越密,则分辨率越高。 屏幕上相邻两个同色点(比如两个红色点)的距离称为点距,常见点距规格有0.31mm、0.28mm、0.25mm等。显示器点距越小,在高分辨率下越容易取得清晰的显示效果。 一部分显示管采用了孔状荫罩的技术,显示图像精细准确,适合CAD/CAM,另一些采用条状荫罩的技术,色彩明亮适合艺术创作。 2) 象素和分辨率
分辨率指屏幕上象素的数目,象素是指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也即上面提到的发光“点”。 比如,640×480的分辨率是说在水平方向上有640个象素,在垂直方向上有480个象素。 为了控制象素的亮度和彩色深度,每个象素需要很多个二进制位来表示,如果要显示256种颜色,则每个象素至少需要8位(一个字节)来表示,即2的8次方等于256;当显示真彩色时,每个象素要用3个字节的存储量。 每种显示器均有多种供选择的分辨率模式,能达到较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的性能较好。目前15寸的显示器最高分辨率一般可以达到1280×1024。
3) 扫描频率
电子束采用光栅扫描方式,从屏幕左上角一点开始,向右逐点进行扫描,形成一条水平线;到达最右端后,又回到下一条水平线的左端,重复上面的过程;当电子束完成右下角一点的扫描后,形成一帧。此后,电子束又回到左上方起点,开始下一帧的扫描。这种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逐行扫描显示。 而隔行扫描指电子束在扫描时每隔一行扫一线,完成一屏后再返回来扫描剩下的线,这与电视机的原理一样。隔行扫描的显示器比逐行扫描闪烁得更厉害,也会让使用者的眼睛更疲劳。 完成一帧所花时间的倒数叫垂直扫描频率,也叫刷新频率,比如60Hz、75Hz等等。
4) 带宽
带宽是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图像点的个数,以MHz(兆赫兹)为单位,表明了显示器电路可以处理的频率范围。 让我们举例说明。比如,在标准VGA方式下,如果刷新频率为60Hz,则需要的带宽为640×480×60=18.4MHz;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若刷新频率为70Hz,则需要的带宽为55.1MHz。以上的数据是理论值,实际所需的带宽要高一些。 早期的显示器是固定频率的,现在的多频显示器采用自动跟踪技术,使显示器的扫描频率自动与显示卡的输出同步,从而实现了较宽的适用范围。 带宽的值越大,显示器性能越好。
5) 显示面积
显示面积指显像管的可见部分的面积。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4英寸、15英寸、17英寸、20英寸几种。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比如15英寸显示器的显示面积一般是13.5英寸,这会因显示器的品牌不同略有差异,比较好的15寸显示器的显示面积可以达到13.8英寸。很显然,显示面积越大越好,但这意味着价格的大幅上升。
6) 显示器的色温
在一些高档的显示器上一般都会提供色温调节的功能,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人的眼睛对颜色的识别略有差别,所以销售在不同地区的显示器都要将颜色调节的非常合适这一地区人的使用,调节色温就是为了完成这些功能,不过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显示器价格都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