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高等院校扩招,如今显现出令人喜忧参半的结果——当年的“幸运儿”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浪潮,考验着中国的就业市场。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负责人说,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正在调整。据调查,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已由原来的约2500元下降到了1500元左右。 教育专家鲁欣说,之所以今年就业压力较大,主要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家机关。同时,不同学校、专业的情况也大相径庭。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月红说:“清华的毕业生非常抢手,就业机会和学生的比例大约是9比1。”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主要是毕业生数量激增,而社会需求相对平稳,供需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失衡。此外,现行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为编制制度限制、严格的户口和档案管理政策,也导致学生无法在不同地区间流动。”人事部门的官员说。
数字
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消息,2003年是中国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的145万人猛增至212万人。其中仅北京地区的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就达到11.2万人,增幅为26.3%。因扩招而受惠的有200多万年轻人。
北京市的高校毕业生与职位需求比例约为1比1.5。
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今后毕业生每年还将递增10%至30%。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5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