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 家长 老师 孩子>>老师和孩子>>“小群体”与孩子
|
“小群体”与孩子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4-11
在孩子们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这种“小群体”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既可能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有消极的影响。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看“小群体”的“质量”以及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 孩子们自动地形成“小群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人与人必须交往,没有交往,人就不能发展,甚至难以生存。“小群体”是人的交往需要和交往行为的必然结果,在交往中,人与人发生着互动关系。你影响我,我影响你;个人影响群体,群体影响个人。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过“小群体”的经历,直到老年,都会有随不同组织而存在的“小群体”。 孩子们的“小群体”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在小学低年级,这种“小群体”不是很稳定,聚散的变化比较多。一次表扬,可能使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一次批评,又可能分开。许多简单的因素都可能成为聚散的催化剂。小学中年级开始,“小群体”的的凝聚力会逐渐加强,支撑“小群体”的精神内容会越来越深刻。上了初中以后,这种“小群体”现象就更明显了,一旦形成,其稳定程度大大超过小学。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小群体”的人数多少不一,就总的趋势看,这一时期人数较多。 “小群体”有几个共同性的特点: 其一,在“小群体”成员之间,有使之联合的心理纽带。 孩子们凑在一起,总是有趋同的心理需要。比如,住家相邻;父母在一单位上班;父母职业相同、地位相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班上有相近的角色地位;有相互保护的需要等等。这种心理纽带是必然存在的。 其二,“小群体”有一个核心人物。 这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人物,实际上就是“头儿”。他的言行,对“小群体”有重要影响。他的能力,有某种优势。 其三,“小群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小学中年级以后,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孩子们在“小群体”中,有一种满足感。在“小群体”成功地做了某些事情之后,这种满足感得到强化,凝聚力会越来越强。 其四,“小群体”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尽管每个孩子有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小群体”里会要求自己遵循“小群体”的行为方式。在学校里,在课间,“小群体”成员往往凑在一起谈这谈那,甚至上厕所都共同行动。 一般来说,“小群体”有三种基本类型:积极型、消极型和中间型。这是依据“小群体”在集体中的表现和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来区分的。即使是消极型的“小群体”,也会有积极因素。 我们讲述上面这些内容,是为了让家长对“小群体”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处理孩子与“小群体”关系时,不至于陷于盲目性而效果不佳。有的家长,盲目反对孩子们的“小群体”,不支持孩子与“小群体”交往;也有的家长意欲拆散孩子们的“小群体”而采取种种强制性手段。这样做往往达不到目的,跟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出现家长越“拆”孩子们越“抱团”的现象。 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小群体? 不抱敌视态度。 “小群体”既然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反映,属正常现象,当然不能敌视和。有的家长出于担心“小群体”会影响孩子的纪律、学习,而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与“小群体”活动,可以理解,但强硬的措施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大多数“小群体”来说,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如果引导得法,能够克服不利的影响。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在“小群体”里,精神自由,天性得到充分发挥,那种互相促进的力量,是成人难以给予的。 认真分析“小群体”的特点。 “小群体”有共同特点,但每个“小群体”又有各自的特点。家长应该通过察言观色以及与“小群体”的直接接触,分析“小群体”特点。比如:这个“小群体”的共同心理需要是什么?谁是核心人物,他有什么特点?“小群体”有哪些共同活动,利弊因素如何?“小群体”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地位如何?班主任老师怎样看待这个“小群体”……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把握了“小群体”各方面的情况,为下一步正确引导奠定了基础。 对“小群体”进行科学引导。 引导的基本原则是“兴利除弊”。家长要朋友式地与孩子们沟通,肯定“小群体”的优点,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我们在一起,要促使大家都进步。” 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尤其重要。充分肯定他的能力,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小群体”往哪方面发展,他的努力举足轻重。建议他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为班集体做一两件好事。当他们受到表扬时,就强化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学习方面,核心人物应起带头作用,只要有点滴进步,就会促进几个人。 正确引导“小群体”,需要“小群体”成员的家长配合,更需要与老师的配合。特别对那些消极型的“小群体”尤其如此。家长们共同研究以后,可以采取一致行动,包括安排一个时间,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某种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家长们是善意、友好的。支持并帮助“小群体”做好事是引导“小群体”的好方法。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篇文章:怎样发现孩子的潜在特长
下篇文章:为人父母者须知
|
□- 本周热门文章 |
□- 相关文章 |
1.
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首领个体执照拟开乐...
[3]
2.
“洋学历”不是万能通行证 20%在无...
[3]
3.
北京考试无效须由教委宣布 高招办没有...
[3]
4.
“争做文明小卫士”活动第一期月奖评审...
[2]
5.
北京将于今年九月中旬举办首届中国教育...
[2]
6.
博士学位近在咫尺毅然退学 再战高考如...
[2]
7.
北京中小学生明起放假 学生对长假感到...
[2]
8.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副总经理谈人才管理
[2]
9.
北京04年前将撤并群众不满意初中校
[2]
|
“小群体”与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