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考试专栏>>初中同步>>02-03第一学期初一语文试卷
02-03第一学期初一语文试卷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2-16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开卷笔试部分)
初一语文试卷
(说明: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70分,考试时可以带课本和字典。)

一、阅读(30分)
(一) 阅读下面一首选自《开明音乐教本》第二册的歌词《风筝》,回答后面问题(3
分)
风筝

东风袅袅,
吹送纸鸢高。
筝儿轻巧,
捷足上云霄。
悠然独步,
超出红尘表。
回头处,
一览众山小。

可惜你,
不自由,
被根线儿牵住牢。
可惜你不健全,
一阵细雨身难保。

东风袅袅,
吹送纸鸢高。
只恐春阴雨欲飘。
1.请把这首歌词所有押韵的字依次写在下面(1分)
答:
2.你能像我们读课本里的诗《在山的那边》一样,读出这首歌词里某些词语的深层含义来
吗?请你仔细品味,写出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2分)


答:


(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7分)

在雪中,在雾中 梁秉坤

立春之后下了一场大雪,一夜之间换来一个银色的世界。
雪还没有停,又飘来了一团团浓雾,白色的万物被细细的棉纱遮掩着,灰蒙蒙,影绰绰,如入仙
境一般。
我站在窗前凝视良久,突然楼前的小空场上,跳进了两个“小红点儿”。仔细看去,原来是一
对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在雪中戏耍。她们是邻居家的一对“双胞胎”,身上穿着同样的大红色
羽绒服,头上戴着同样的米黄色毛线帽,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个铁簸箕,奋力地把地上的雪堆
拢在一起。大约经过了一二十分钟的努力,一个有头有身子初具规模的雪人终于诞生了。
我本来准备走开了,现在却非要等个“水落石出”不可。
雪花,不断地飘落着。浓雾,缠绕着不肯离去。已经回升的气温又降到了零度以下。
孩子们的额头上仿佛已经出了汗,冒着热气。然而,她们一刻不停地加固着雪人,蹲在地上,用
两双戴着墨绿色手套的手,从头顶拍到身子,又从身子拍到头顶,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回忆起
儿时堆雪人的经验,深知这一道工序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重要的。
又过了一二十分钟,雪人才完全显露出来,圆圆的脸上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头上也戴
着黄色的帽子,身上也穿着红色的衣裳,很明显,孩子们是在精心地塑造着自己。她们围绕着
雪人又蹦又跳,又喊又唱,兴奋极了,开心极了。
这时候,来了一个和她们年龄差不多的小男孩,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手里拎着一根做
过墩布把的木棍,竟然嬉皮笑脸地把雪人彻底捣毁了。女孩们说也说不住,拦也拦不住。男孩
捣毁雪人以后, 像一个得胜的“将军”扬长而去。女孩们呆呆地站在那里,含着热泪看着眼
前的一片狼藉。
我深深地同情着女孩们,甚至打算下楼去劝她们赶快回家。然而,万万也没有料到,在片刻之
后,她们居然又干了起来,而且,仿佛比刚才干得更带劲儿。初具规模的雪人又堆起来了,她们
再一次蹲在地上拍打着雪人的头顶和身子,这一次把手套也甩掉了,四只冻得通红通红的小
手,不停地挥动着。看到这一切,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觉得好凉好凉。
突然,我发现女孩们身上那种闪光的东西,不正是我这个老年人身上也曾经有过,而如今又已
经失落了的吗?想到这里,我的心头一阵发紧,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涌了上来。我默默地看着
那继续奋力堆着雪人,也是堆着自己的女孩们… …
雪花不断地飘落着。浓雾,缠绕着不肯离去。

1990年春于安华西里
(选自199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3.堆雪人,堆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也堆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想一想,作者所说的“女
孩们身上那种闪光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
答:
4.第5自然段文章再一次描写雪花和浓雾,还特别交代了气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
分)
答:
5.文章两次写到“孩子们是在精心地塑造着自己。”表层含义是什么?还有什么更深的含
义?(3分)
答:
(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6分)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
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
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
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
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
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
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
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
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
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
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
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
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
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
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
领略的冬的情昧,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
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
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
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
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933年12月
(选自《夏丐尊散文全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6.作者身处如此寒冷萧索的环境中,却能“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并“把自己拟诸山水画
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从中你能看出作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个性和人生志趣?
(3分)

答:

7.“拟诸”是什么意思?(1分)
答:
8.请你把作者笔下的白马湖的冬天和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作一比较,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
两处冬天的特点(2分)
答:白马湖: 济南:
(四)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北极的植物 位梦华

北极冬天一片白茫茫,没有一点生气。但是一到夏天,冰雪完全消融,苔原便显出了其无穷的
生机和魔力。若从飞机上看下去,你会发现,有的地方仟陌连片,布局整齐,就像是千亩良田;
有的地方,圆丘高隆,起伏连绵,犹如山岭,但却并非岩石,而是透明的冰山;有的地方,圆环成
片,一个连着一个,排列规则,就像是天女抛撒下来的花环。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是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工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这样一些奇特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那是因为,
这一带的底下都是永久性的冻土带,只有地表每年夏天才能融化薄薄的一层,这样的一冻一
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些鬼斧神工的造型和奇妙无比的图案。而且,融化的雪水渗透
不下去,所以就造成了千湖万河的流水系统。正因如此,如果要想在地面上行进,那将会是非
常困难的。
其实,苔原并不单是苔藓的天下,而是长满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植物;在苔原上分布最广的
植物并非苔藓,而是韧草,有点像温热带的茅草,但却矮小纤细。它们大量地生长在沼泽地区,
并不开花结果,而是利用根茎往外扩展,盘根错节,在冻土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草皮,踏上去松
松软软,就像是走在地毯上似的。有些地方叶子葱绿,有些地方叶子绯红,放眼望去,一片斑斑
驳驳,形成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北极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是石南科、杨柳科、莎科、禾本科、毛莨科、十字花科和蔷薇科,主
要靠根茎扩展进行无性繁殖。因为生长期很短,所以来不及按部就班地完成发芽、开花、结
果、成熟这样一个复杂的周期。例如,蒲公英的花蕊,来不及受精便可发育为成活的种子。
北极植物的花往往具有大型鲜艳的花朵和花序。特别是北极罂粟,在十几厘米高的纤细的花
梗上,顶着一朵朵杯形的黄花,显得格外突出。它那杯形的花朵,就像是反光镜一样,靠鲜艳的
花瓣将太阳的能量聚焦到花蕊上以提供热量,保证花蕊能正常地发育和生长。而且多数植物
都是常绿植物,如小灌木和石南科的植物,还有喇叭花、岩高兰以及越橘和酸果蔓等,即使在
冰雪之中,也能保持葱绿,这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只要春天一到,就可以立即进行光合作用,
用不着等待新叶长出。
(选自《同龄鸟》杂志2000年第2期)
9.文章中“苔原”是什么意思?(1分)
答:
10.北极苔原生长得最多的植物是哪种植物?(1分)
答:
11.第一自然段中讲到了苔原上融化的雪水渗透不下去,其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2.第四自然段中描写北极罂粟花用了一个“顶”字。这个字能不能换成“长”字,为什
么?(2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2分)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3.作者在诗中叙写“春草年年绿”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情感?(2分)

答: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6分)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
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
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
[注] ①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引酒且饮之 引:
(2)夺其卮曰 其:
(3)遂饮其酒 遂:
(4)终亡其酒 亡: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翻译:
16.成语“画蛇添足”即出于此。请以“考试”为时空(情境)范围,造一个用上这个成语
的句子(2分)

答:

二、写作(40分。其中书写分4分)
17.请把下面的题目补写完整,然后以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包括散
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书写要整洁美观。(书写分4分)3.不得抄袭。
《 的美丽》
得分:作文: ;书写: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2003学年初一质量检测(开卷)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30分)
(一)诗歌阅读(3分)
1.[考点]押韵
[评分标准] 1分。袅、高、巧、霄、表、小、由、牢、保、袅、高、飘。缺漏一个或顺序有
错均不给分。
2.[考点]品味语言。[能力要求]理解,鉴赏
[评分标准] 2分。答到“不自由”和“不健全”两个方面,深层意思即联系到人的境况和品
格方面且分析合理即给2分。
(二)散文阅读(7分)
3.[考点]整体感悟 [能力要求] 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 2分。不畏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答到大意即可。
4.[考点]品味语言[能力要求]分析理解。
[评分标准]2分。突出天气的寒冷,反衬出小女孩的顽强精神。
5.[考点] 品味语言[能力要求] 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 3分。表层意思按照自己的样子堆雪人。深层含义是塑造表现自我的人格和精
神。答到表层、深层含义即给3分。
(三)散文阅读(6分)
6.[考点] 整体感悟。 [能力要求] 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 3分。能够适应艰苦环境,随遇而安的个性和高远而淡泊的人生志趣。答到大
致意思便可给分。
7.[考点]词语理解 [能力要求] 理解、使用工具书。
[评分标准] 1分 比之于。(比作也可)
8.[考点] 整体感悟。[能力要求]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2分。白马湖:多风;济南:响晴。答到大意即可。
(四)科技说明文阅读(6分)
9.[考点]词语理解。 [能力要求]理解。
[评分标准]1分。长满苔藓的广阔而平坦的地方。苔藓平原也可。
10.[考点]信息筛选。[能力要求]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1分。韧草。
11.[考点]信息筛选。[能力要求]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2分。因为这一带的底下都是永久性的动土带。
12.[考点]语言品味 [能力要求]分析理解
[评分标准]2分。不能。因为换成“长”字,就不能准确地说明其花生长的位置。
(五)唐诗阅读(2分)
13.[考点]语言品味[能力要求]分析综合
[评分标准]2分。形象的表达了盼望与友人早日相聚的情感。答到大意即可。
(六)文言文阅读(6分)
14.[考点]实词虚词。[能力要求]理解
[评分标准] 2分。每个词语0.5分。(1)引:拿、举。(2)其:他的。(3)遂:于是、
便。(4)亡:丢失。
15. [考点]翻译。[能力要求] 理解。
[评分标准]2分。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画它的脚呢?(“为它画脚”也可)要点:
“固、子、安、为”几个词的翻译。
16. [考点]语言表达 [能力要求]表达运用
[评分标准]2分。如:考试答题的时候,如果我们答完了问题的要点,还大谈一些问题以外
的事,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要点:要看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句子要通顺。
二.写作(40分)
17. [考点]写作、书写 [能力要求]表达运用
[评分标准]
写作分两部分给分。
一是作文。满分36分。评分从25分入手,上下浮动。写得漂亮的文章可给满分。缺题目扣2
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病句、字数不足酌情扣分。文体不合或跑题在及格分以下考虑给
分。
二是书写。书写满分4分。工整漂亮给4分。书写潦草不规范整洁给0分。

(声明:以上主观题的答案是出题者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有的答案经过大家讨论后确认
为欠妥或不足,可以加以修正或补充。并希望把此意见一并写入试题评价中。)

命题人:福田区教研中心 陶印宝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11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评:“小学生”排队出国该喜该忧
  • 下篇文章初一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题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高一语文测试卷 [98]
    2.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97]
    3.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试题 [86]
    4. 专题讲座--名词(八)(初三英语) [76]
    5. 专题讲座--名词(一)(初三英语) [72]
    6. 高一基础训练题 [72]
    7. 专题讲座--名词(七)(初三英语) [60]
    02-03第一学期初一语文试卷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