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2002届高三第七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I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第 Ⅰ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蹩(biè)脚 残骸(hiàn) 斡(wò)旋 丢三落(luò)四
B.擢(zhuó)升 靓(jìng)妆 女红(gōng) 歃(shà)血为盟
C.蓓(péi)蕾 诠(quán)释 襁褓(bǎo) 与(yǔ)时俱进
D.剽(piā)悍 关卡(ká) 龋(qǔ)齿 自给(jǐ)自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题纲 参预 披肝沥胆 发祥地 徇私舞敝
B.渎职 沉湎 美轮美奂 敲竹竿 招然若揭
C.忖度 融资 荒诞不经 造假账 牵强附会
D.蜂涌 塑象 满目疮痍 沤心沥血 轻歌曼舞
3.依次填入下面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大伟拒不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多次_______安全*作规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严重警告处分。
②《黑洞》播出前,并未_____宣传,可播出后很快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③比赛开始了,上届冠军法国足球队似乎失去了昔日王者风范,被名不见经传的萨尔瓦多队 进了一球。
○4德国外交部13日宣布,德国外长菲舍尔将于下周一赴中东再度对巴以冲突进行 。
A.违反 大肆 率先 调停 B.违反 大事 率先 调解
C.违犯 大事 首先 调解 D.违犯 大肆 首先 调停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B.该公司制作喜剧的能力有口皆碑,它的广告大都能引发笑声,让人印象深刻。
C.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D.对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常识和理性的呼唤,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10米左右的距离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6.为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个连贯、恰当的语句。
___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肴、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燮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强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人己。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燮度不能支 度:估计
B.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 引:率领
C.生致者予万金 致:得到
D.虽亲属不贷 贷:推卸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逃逸 逃逸:逃跑
B.表里夹攻,遂复陕 表里:内外
C.纵兵乘之,虏稍退 稍退:稍微后退
D.军事独裁决 裁决:经过考虑,做出决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 虏尝许以河南元帅
A. B.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时*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及是杂群伍中死 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
C. D.
徐公何能及君也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以下句子分剔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肴、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强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肴、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燮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15题。
○1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它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2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3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紧要的资源方面
○4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这种有关是否将爆发夺水战争的长期辩论掩盖了一种认真的努力,这种努力超越淡水短缺导致战争的过分简单化等式,试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首先,无论淡水缺乏是否将在未来几年内引起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淡水短缺已经引起国家内部足以威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暴力和冲突。而且,正如最近发生在巴尔干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事件所证明的,如今的国内冲突具有越过边界并成为明天的国际战争的险恶趋势。其次,国家之间的夺水争执通常虽然并不直接导致战争,但恶化长达数十年的地区紧张局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并具有在最终进行合作之前引发更大冲突的危险。有关夺水战争的考虑需要我们回答更重要的问题:与水有关的争端的早期迹象是什么?可能发生争端的地点是哪些?政府和国际机构能做些什么来防止暴力行动和政治动荡的爆发?
12.对第三段“一些人”的观点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历史上因水发生战争仅有一次。
B.历史上发生夺水战争只记录过一次,未来15年内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历史证明夺水战争只在4500年前发生过一次,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可能性不太。
D.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历史已向人们作出了证明。
13.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淡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因水而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B.历史并不能证明,淡水在变得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因水发生军事对抗行动
C.淡水资源虽能再生但并非无穷,尽管可利用的总量与4500年前相同,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供应量已下降58%。
D.历史证明人们在用水合作方面规范的有效性,但并非规律,敌对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14.对第五段中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认真的努力”是指“试图准确地理解紧张局势为何和如何形成”。
B.“是否爆发夺水战争”,辩论的双方是指上述两段所代表的相互对立的观点。
C.“超越”是指对淡水短缺造成的国内国际不稳定因素作认真理性的分析。
D.“长期辩论掩盖”是指关于夺水战争的两种观点缺少了一种认真的努力。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观点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结论是一致的,都对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必然性深信不疑。
B.在过去50年间,国际用水条约在处理水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具有合作性质的条约为避免发生军事对抗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C.随着人口增长,淡水资源日益稀缺,夺水争执使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阻碍了经济发展,有引发更冲突的危险。
D.文章最后三个问题是从研究角度提出来的,是作者从理性出发,试图分析如何关注和避免因水而发生军事冲突所做出的认真的努力。
第 Ⅱ 卷(共105分)
注意: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题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6—19题。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她就说:“你跟我来吧!”。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校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6、“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并归纳出“她”这个形象的特点。(4分)答:
17.(1)在第一段中写“她”每天下午准时到医院门口看书并加以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2)第七段中,“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
18、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答:
19.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讽刺了部分素质低下的人民教师。
B.第三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了主题。 答:【 】【 】
五、(12分)
20.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部分改写,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更换词语)(4分)道
上海已悄然出现了为顾客丰富切身体验服务的“体验经济”的萌芽:能让你体验到进入热带雨林感觉的雨林餐厅,①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集休闲与购物于一体的投资3亿多美元的娱乐购物中心即将出现,②还将建成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体验经济”的明智做法。
答:
21.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找出其中三处表意不当或不得体的语句,将其序号和修改后的句子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可增删字词,不得改变原意)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咨询。我们将不吝赐教,为您的投资方向、投资
① ② ③
略鼎力相助,并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愿我们的智慧能助您早日
④ ⑤
实现一本万利的愿望。(4分)
序号 修改结果22.请参照事例展开联想,完成后面的试题:(4分)
镜头A 面包渐出……渐入……
镜头B 一张白纸
请在下面的空各处填写
镜头A ○1
镜头B ○3
六、(15分)
23.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根据语境,默写填空。(五题都做,只判前两题)(4分)
①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_______,______,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名言出自______________时代思想家_______________的文章。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近代学者王国维用这句词形容治学过程中的执着境界,这句词的原作者是____代著名词人____,我们学过他的词《雨霖铃》。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 。
○5李白的诗,语言清新,朴素自然,毫无雕琢之痕,这正如他自己的两句诗所写“ , 。”他学习汉乐府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在《将进酒》一诗首句这样描写黄河“ , 。”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24.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3)众乃各留所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恤,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5.(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3分)答: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3分)答:
七、作文(60分)(两题任选一题)
26A.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周恩来曾走出国门在法国勤工俭学,钱学森曾在美国求学;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学者杨振宁的祖籍是中国安徽。 报载,仅2001年,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就多达5万人,相当于中国20多所著名大学一年的毕业生。 据统计,目前,中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人才已达45万多人,为美国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财富。
请以“出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6B.目前,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净化,不仅可以减少疾病,而且能使人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其实,需要净化的岂止是自然环境……
请以“净化”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抚州一中2002届高三第七次统考语文答卷
总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答:(1) (2)
18.(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19.答:【 】【 】
五、(12分)
20.(4分)答:
○1
○2
21.(4分)
序号 修改结果
22.请参照事例展开联想,完成后面的试题:(4分)
○1 ○2
○3 ○4
六、(15分)
23.(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_______________ _” ____ _、 _____ ____。
○3“________________ _ ”__ __ _ 、_______ __。
○4 , 。
○5“ , 。”“ , 。”
24.(5分)(1)
(2)
(3)
25.(1)(3分)答:
(2)(3分)答:
七、作文(60分)(两题任选一题)
抚州一中2002届高三第七次统考语文答案评分标准
一、(18分)1.B(A “落”应读là;C项“蓓”应读bèi。D项“屡见不鲜”中的“鲜”应读xiān)2.C (A“徇私舞敝” “题纲”中的“敝”“ 题”应为“弊” “提”。B“招然若揭”中的“招”应为“昭”;“敲竹竿”应为“”敲竹杠。D“沤心沥血”中的“沤”应为“呕”。 “蜂涌”“塑象”应为“蜂拥”“塑像” )3.B (“违反”指“不符合法则、规章等”;“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等。①句应用“违反”。“大肆”意为“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大事”意为“大力从事”,中性。②句应用“大事”。“率先”强调占先,含有感情偏向,“首先”指次序上的第一,最先,中性;“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调停”调解并使(纠纷或争斗)止息)4.A(“匪夷所思”的意思是“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A句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值得深入思考”,)5.B (A项说网上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不当。C “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在“政治常识”后加上“教学”。D “还是先例”动宾搭配不当,“先例”一词,只能和表示否定的谓语结合使用。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6.B (A、C两项所谈的“粗俗、鄙陋”和“外貌的不足”文段中并未涉及,D项中“优雅的气质”对后文概括不准确。从话题统一的要求来看,A、C也与后文不一致。) 二、(15分) 7.D(贷-宽恕、饶恕) 8.C(渐渐退去)。 9.D(A○1又○2再B○1把、拿○2因为C○1等到、临到○2比得上D○1○2全) 10.B(○1记叙人物品格性情 ○3记叙受李弥重用 ○6指彦仙廉洁正直,不爱金钱) 11.A(“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错误)三、(12分)12.B(A项“历史上因水发生的战争仅有一次”错,只记录一次,并不排除没有记录的夺水战争,C同A错误方式一样。D项忽视了原文中的“似乎”一词)13.A(A是正确观点,最准确全面。B项是反面证明,有不确定性。C项是部分内容,不全面。D项也属概括不全面)14.D(不是缺少了一种认真的努力,而是缺少了理性和分析)15.A(“对未来发生夺水战争的必然性深信不疑”错,仅仅是对这种“可能性”做出推测)[文章选自《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原文题目《为水而战》,作者(美)S·波斯特尔和A·沃尔夫]
四、(18分)16、热情、乐于助人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皆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7、(1)作铺垫。(3分)(2)暗示“她”的友善是非常可贵的。(3分)18.(4分)小说题为“病人”,①含蓄地表明真正不够健康的是那些对良言善行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不正常”的人们。②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身体上的欠缺还可怕。(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五、(12分)20.①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的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2分)②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也将建成(2分)21.①将“投资咨询”改为“就投资进行咨询”,(1分)②将“不吝赐教”改为“为您提供信息”,(提出建议)(只要将原句不得体的毛病改掉,语句连贯、语意通畅即可)(1分)③将“鼎力相助”改为“当好参谋”(提供帮助);全句语序改为“在……方面,为您……提供帮助”,(要求同②)(2分)六、(15分)23.①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2分)②二者不可得兼(1分)战国、孟子(1分)③为伊消得人憔悴(1分)宋代、柳永(1分)○4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2分)○5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1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分)24.(1)华歆全不拒收这些钱财,秘密地在各份钱财上写了标记。(2分)(2)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因而接受的钱财就多了。(2分)(3)众人于是各自留下了赠送的钱财。(1分)25.(1)○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人云;○2深深扎根于大地;○3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每点1分,共3分)(2)○1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2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每点1分)
七、(60分)话题解析:
26A:“出国”目的何在?单纯为了自己,还是为报效祖国、建设国家,生活中当然有丰富多彩的答案,但我们必须选择昂扬向上的、有积极意义的题材来写,千万不要在考卷上大写和主流思想不相容的东西,那就会被认为是“思想不健康”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题材选择尽可能是真实的,所见所闻所读所观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真实的;编撰故事、发表看法等都要有事实作为基础,凭空构筑,耸人听闻是要不得的。
26B:“净化”可以从环境、思想、心灵等方面考虑,比如环境问题是今年世界大事,大的方面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的方面有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成才环境、道德环境、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具体的有外部环境,抽象的有精神生活环境,具体的、结合学生的实际讲来,也有许多。该净化的可以是客观的外部环境,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环境:道德素质、文明修养等。浊污的的心灵、卑下的思想、自私的的行为则比环境的净化更为重要。
要多想想净化(改变)的对策:合作团结、坚毅顽强、提高国民素质、学会生存、无私奉献等都是净化我们目前的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状况的良药。
[评分细则同高考要求。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符号文体要求;
二等(40—3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端正,基本符号文体要求;
三等(30—21)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清楚,基本符号文体要求;
四等(21—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感情不真实,结构混乱,语病多不通畅,字迹难辩,不符号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透彻:透过现象看本领,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生动形象:善于描写,记叙生动、形象丰富,有意境;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有文采: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说明: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50字扣2分。]
原作者:
小鱼儿
来 源:
网上收集
共有21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