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专栏   |   |   家长 老师 孩子   |   |   教育研究   |   |   教育信息   |   |   考试专栏   |   |   学生心语   |  
|  家长 老师 孩子>>家长和孩子>>做个冷静的旁观者
做个冷静的旁观者
文: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提供 2003-9-3  


一日黄昏,在研究所的大楼里看到一位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爸爸带着年幼的儿子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垃圾箱,儿子想把手中的空饮料盒子扔进去,但淘气的小男孩不愿意循规蹈矩地将空盒放入垃圾箱,而是背对着它,向后扔。扔了一下,没能击中目标。这时走在一旁的父亲发现了,随即鼓励儿子说:“别灰心,再来一次!”儿子受到了父亲的鼓励,兴致勃勃地拾起饮料盒,转过身来,再投。在父亲的叫好和鼓励下,儿子的第三次“盲投”终于中了目标。父亲拍拍儿子的头,骄傲地说:“真棒,以后这种投射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父子俩高兴地走远了。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中,无疑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也许正是由于父亲对儿童心理学有着多年的研究,所以对于“鼓励”对孩子的影响他是有丰富了解的,也因此他才会很适时而频繁地鼓励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随时随地都有勇气去迎接挑战,每时每刻作一个强者。但是,我在这里很想与父母朋友讨论的是,这位父亲的做法有没有过分了些?

儿子最初想背着身去投垃圾,可能只是觉得这样做很好玩。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投中投不中都无关紧要,他压根就不会想到这样的“游戏”会有什么意义。但父亲却在此时提醒了他“这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在这样小小的游戏当中,你也不要以失败告终,你要尽力做到最好!”可以想见,这位父亲同样会抓住其他任何机会,来培养儿子的“自信心”和求胜意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对孩子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在每一件小事上都给孩子“努力进取”的鼓励,那么也许就在父母的不经意间,这些无时不在的关注和鼓励却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可能的两种副作用:

其一就是久而久之这些鼓励会让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会越来越多地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仍然对孩子做的说不上出色的事情给予大惊小怪的表扬,孩子可能会很不愿意听,因为这时孩子发现了,父母的评价是经受不住时间和同伴的考验的。一旦他们的年龄超过了觉得自己哪儿都不错的那个早期阶段以后,孩子们对于在各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相比之下如何的问题,就会更为敏感。

其二是这样的关注和鼓励会给孩子带来追求完美的心理压力。当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是“在任何所参与的事情中都能表现出色,都能坚持不放弃,都能有获胜的信心”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失去尝试任何事情的勇气。而这却是最可怕的结局。

所以,也许做父母的可以收敛自己的关注与鼓励,只在最适当的时候才会偶尔释放。而在更多的时候,学会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请相信,孩子自身的成长力量强大得会让你吃惊!

 


原作者: 不详
来 源: 不详
共有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 上篇文章学会与孩子进行纸笔交谈
  • 下篇文章孩子的暑假生活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专题讲座--名词(八)(初三英语) [98]
    2. 专题讲座--名词(一)(初三英语) [85]
    3. 专题讲座--名词(七)(初三英语) [81]
    4. 专题讲座--名词(五)(初三英语) [66]
    5. 专题讲座--名词(二)(初三英语) [62]
    6. 专题讲座--名词(三)(初三英语) [55]
    7. 专题讲座--名词(六)(初三英语) [54]
    做个冷静的旁观者
    做个冷静的旁观者
    站 务 电 话:(0470)2228256
    站务信箱:webmaster_f5@sohu.com

    铁通呼伦贝尔信息港 版权所有 网络事业部 开发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