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群
防止核扩散前景看好
去年12月,先是伊朗政府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签署了附加议定书,后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公开声称,利比亚自愿放弃研制、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本月6日,朝鲜宣布有条件停止核计划。这些国家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也许不同,但在停止核计划的缘由这一点上,却有相似之处。
首先,是为了缓解与美国日益紧张的关系,避免招致武力打击。停止核计划,便是示弱于美国。其次,为了在经济上获利。这些国家无不遭受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长期经济制裁,停止核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换取制裁的终结。再者,为了节省日渐拮据的军事开支。研发与部署核武器需要巨额费用,对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而言,这实在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包袱,停止核计划,也就甩掉了这个重负。
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对伊朗展开了“飞行核查”,美国的非官方代表团也于近期核查了朝鲜宁边的核设施,利比亚即将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附加议定书。自叙利亚政府承认自己拥有化学武器后,美国已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叙利亚立即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新的一年,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工作的前景十分光明。不过,能否取得突破性并且是永久性的成果,还要受一些重大因素的制约。
因素之一:能否互有诚意。对于这些中小国家而言,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既然作出了停止核计划的决定,就应全面遵守国际权威机构的规章,彻底履行承诺。而美国应当相信其他国家的诚意,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这些国家。如果像伊拉克与美国那样大玩“老鼠戏猫”和“猫捉老鼠”的游戏,那就难保矛盾双方不会走上战争之路。
因素之二:能否尽量与其他问题脱钩。防扩散就是防扩散,应该就事论事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一问题与反恐捆在一起,那就把问题人为地复杂化了。更有甚者,如把防扩散作为由头而试图改变他国社会制度、强行输入自己的所谓民主、自由,那就只能引发更为强烈的政治、外交对抗,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假如再把绑架人质等问题与防扩散问题挂钩,就更不可取了。
因素之三:能否尽早取消制裁。如前所述,这些中小国家作出停止核计划的决定,经济利益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截至目前,美国尚未取消对这些国家的制裁。时间一长,当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很可能会使局面逆转。
因素之四:能否实现全面、有效的核查。防扩散核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核武器的研发在实验室阶段是很隐蔽的,很难被发现。核查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防扩散的成败。
印巴关系可能好转
去年的印巴局势呈现出对抗中的平稳态势,既无大的冲突,也无任何缓解动作。去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主动提出在克什米尔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立即受到印度的欢迎和响应。今年1月4日至6日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12届首脑会议的最大亮点,就是印巴首脑握手致意,并单独举行了会晤,双方均表示出了改善关系的良好愿望。双方商定将于2月开始对话,以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新的一年,人们有理由对印巴关系的全面改善持乐观态度。首先,两国都不愿卷入一场核大战。上世纪末,印巴两国戏剧性地同时迈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的门槛。目前,双方的核武器又有了新的发展,威慑力均在增长,任何一方挑起战争,都难免遭到对方的核打击。显然,这种灾难性的局面是印巴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其次,两国的当务之急都是发展经济,而双方的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两国领导人看到了目前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痛定思痛,决定捐弃前嫌,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再者,世界主要大国乐于见到印巴和解,这将对两国和好起到促进作用。南亚是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地区,美国在全球反恐,需要印巴两国的大力协助。印度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而巴基斯坦对中亚的稳定起着支撑作用。俄巴关系虽比不上俄印关系亲密,但也属于友好范畴。印巴两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三方相依相伴,共生同荣。印巴兄弟和好,对中国的发展也有利无弊。基于上述几大因素,可以预料,今年的印巴关系很可能实现根本性好转。
至于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为此争执甚至大动干戈已经半个多世纪,目前两国已显现出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意向,这是两国实现根本和解的关键所在。
巴以和解难有作为
世人都很困惑:巴以冲突已持续了55年,在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却仍然看不到冲突的尽头,究竟原因何在?问题其实是明摆着的,比如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难民回归权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水资源分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争来吵去,至今一个也没解决,阿拉法特没辙,沙龙也束手无策。
巴以矛盾这个结解不开,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但归根到底,是由一主一次的两个外部因素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要外部因素是指美国的战略需要。冷战期间,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就不是很融洽。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四场局部战争,有三场打的是穆斯林国家,由此而招致了穆斯林世界的普遍反对。而中东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之一。能在中东对美国全球战略起到支撑作用的国家,非以色列莫属。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实行的是厚以薄巴、亲以压巴的中东政策。以色列有了美国这个大靠山,在中东可以横行无忌。
而次要外部因素,是指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的坚决支持。阿拉伯国家大多与美国不和,支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抗争,实质上有利于阿方与美国的抗争。因此,每当巴勒斯坦欲向以色列作出哪怕是有限的让步时,总有一批阿拉伯国家出面叫停。在这一主一次外部因素的左右下,巴以双方在和解的道路上很难有所作为。
那么,新年度的巴以关系会向何处发展呢?舆论普遍用“僵局”二字来概括。一位外国记者的话虽然过于悲观,却不无道理:中东问题是分析家的“滑铁卢”,因为这里的变数实在太多太快,刚刚闪现曙光,转眼暴力又起;协议墨迹未干,违约已成事实。
相对而言,另一种分析要乐观一些:美国过去在中东只有以色列一个“盟友”,现在美国已经将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的伊拉克收入囊中,伊拉克位于中东的中心部位,与位于地中海边的狭小的以色列相比,地缘战略价值更高。有了伊拉克这个据点,美国在中东便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一旦以色列的出格行动危及美国的战略需要,那么美国就不必一味袒护以色列而去得罪阿拉伯国家。如果这个分析有道理,那么,只要美国能从伊拉克腾出手来,便可以主导巴以双方在谈判桌上拿出实质性的和解成果来。至于阿拉伯国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与美国改善关系,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很可能更多地采取温和立场。
俄北关系面临考验
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将接纳东欧7国为正式成员国。届时,北约疆界将在波罗的海东岸与俄罗斯直接接壤。另外,今年元旦之后,美国军方人士曾宣布美军今年有可能入驻阿塞拜疆,媒体透露此次入驻的兵力可能达到1万人。此种说法一旦成为事实,那么这将是北约的主力军即美军被首次部署到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国家。在阿富汗,除美军以外的北约军队已基本部署到位,以接替美军的防务。另外,美军在阿富汗的北邻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巩固了它的军事基地。
北约东扩与东进双管齐下,兵锋直抵俄罗斯国门,已经引起俄罗斯的不安。为此,俄已加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驻军,同时正在争取将塔吉克斯坦的军事设施转变为永久性军事基地。不久前,俄罗斯已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施加压力,要求三国反对美国在其各自领土上设立永久性军事基地。
北约的举动将直接影响俄北之间于2002年形成的“20国机制”合作模式。这一机制本来就存在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俄罗斯作为非北约成员国,只有参议权而无否决权。对于北约东扩与东进,俄罗斯自始至终都持反对态度。由于没有否决权,俄罗斯的意见丝毫不起作用。经此变故,这一合作机制已失去它的生命力,俄北关系很可能跌入低谷。
北约的举动还将可能刺激独联体增强集体防卫力量。北约此番的东扩与东进,其兵锋不光直逼俄罗斯,而且也直逼好几个独联体国家。原本松散的独联体,其许多国家有可能因为面临共同的威胁而增强合作,尤其是强化集体防卫力量。这对于欧洲安全而言,起到的不会是促进作用。
|